前些年,一部叫做“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的纪录片走红网络,英国学校请来中国老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验,在最后的测试结果中,中式教学法以更高的分值提升,打败了英式教学法。
这部纪录片推动了英国的教育改革,甚至开始全套引进上海的数学教材,更多的中国数学老师通过“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走进了英国课堂。
英国数学真的毫无优势么?拥有多年国内外数学教育经验的Ryan持中立意见,他告诉外滩君:“英国数学教育的特色,在于它能培养出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孩子。”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英国数学课程规划了大体上的框架,而具体如何实施,完全依据教师的个人意愿。这样的教学环境,给师生都留出了足够的自由程度,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以找到自身的兴趣所在。
英国的数学老师不会按照固有的课程进行“死读书”式教学。他们会根据当天的知识点,找出一个主题,借由这一主题,发散出不同的内容与讨论点,让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探索。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老师们会提出:7的5%等于5的7%这一现象,引导孩子观察数字之间的关联,并寻找答案,每个孩子都能产生独特的观点。
课堂案例示范
这种高探索与自由度的教学氛围,能极大提升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再加上网络上诸多的免费资源,孩子出于热爱便会更加努力学习数学。
“所以,英国孩子的数学能力并非如人们所想那般弱。相反,那些有天赋、感兴趣的孩子数学能力极强。”Ryan补充道。
当然,这样的自由教育也存在着掣肘:教师的数学启发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数学天赋能否被最大程度地开启。数学天才的培养,也随之成为一个赌局。
与之相对,中国的数学教育可谓是“雨露均沾”。得益于详细的考试标准与教学大纲,再配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中国数学教育体系中,只要按部就班走下去,再普通的孩子也能打下夯实的数学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增加了孩子们接受高等数学教育的机会,但刻板课堂培育出来的孩子是否都对数学充满热情,值得深思。
总的来说,中英两国的数学教育都各有所长,也都存在需要改善的环节。引入中国教材、探究多种教学法以及丰富教学资源,是英国当下着手解决的教育难点。
英伦云小学是一个专门针对全球5-12岁母语为非英语小朋友制定的教育产品。也为孩子提供全人素质培养课程,包含:PSED情绪管理、PE体育运动、STEM、音乐素养提升、Drama舞台表演等课程。为Reception-Year6的学生提供全方面知识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和英国同龄小朋友同等的英语能力、国际视野、创新思考力和知识储备。更为孩子提供英语语言训练、入学测试、申请和注册、预约面试、参观学校、办理寄宿监护服务、体检、签证申请等一系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