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百度搜索,关于“裁员”的新闻1,550,000篇。从理性上看,裁员这是必然之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般是先砍补贴、市场费用;接下来,边缘业务和边缘部门可以精简的精简;最后,就是裁人。裁员,已是应对这寒冬的最后一招。即使是最强壮、业务足够稳固的独角兽们,也在主动收缩。但裁员过后呢?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位职场人的吐槽。
在互联网职场论坛,一位职场人发帖吐槽到。自从9月底,裁员后,加班加到吐,已经连着好几周末上班,感觉有点hold不住了。准备年后走了,我们累死,搞完了,领导在那儿吹牛,真是够了。马上年终了,还有几周,坚持完了,就走,年后再看机会。这样的吐槽也是瞬间引起了网友的围观与议论,我们先来看看网友们都是怎么说。
有网友骂到。裁员后,几个人的工作压榨到一个人做,能不加班吗?资本家太黑太坑了。不吹牛逼就当不成领导的,起码我待过的国企、上市民企和现在的平安。
也有网友认为。你的工作量高了,你的薪酬跟同事比起来有没有提高。千万别说跟同行比,因为如果你有跳槽心思是不会问这个的。如果对比别的员工只有相似的工资却又有二倍的工作量的话,我觉得要不然是老板准备裁员又不想付遣散费的小手段。要不然就是用理想来把你当枪使。这两样哪样都不是好结果,但是还有一种是临时顶替工作,而等新员工入职,这样我觉得很大可能性新员工也是底薪级。也就是说你可能熬过了低工薪高工效的情况。这个请结合自身情况判断。
也有网友说到。裁员过后,加班更多,还不给你加工资,大不了你走人。如果你的工作可替代性很高,那么你基本没有谈判的机会,要不了2天又能找到一个能和你做一样事的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底层员工,为什么要给你加?如果做的不愉快,那么就直接跳槽,如果觉得还能学到东西,那就多学点之后再跳槽。
也有网友解释到。反正也不算你加班,更别说加班费了,听说年后才发年终。可以确定的是,幸存员工必须担负起裁掉员工的一部分工作量,同时,薪酬上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动。为什么?因为公司没钱呗!
看了网友这么多回复,笔者也总结几句。
近年来裁员消息比较多,大家都比较关注被裁掉的那些员工,而剩余的员工的工作状况,关注度是比较少有的。笔者就有一个比较大胆的推论,那就是随着互联网企业裁员的力度越来越大,剩余员工的工作压力以及加班时长只会更大, 生病的概率也会提高。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给员工购买商业险,重疾险,这也是从侧面说明资本家们是很聪明的,他们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假惺惺的用“福利”来解决员工的健康问题。然后更加往死里给员工加压力,反正都给你们买了保险了,出事之后有保险公司兜底,如果不加大力度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那保险就买亏了对不对?
被裁掉员工的工作量就无形中压迫到这些还没被裁的员工身上,各种进度的催促,KPI的考核,无休止的开会,让人全天处于一种高压被逼迫的状态之中。
社会上总说,年轻人需要奋斗,但事实呢?压榨被美化成企业文化、敬业奋进,老板们精打细算。“过劳”状态下的年轻人“把身体掏空”。当下的互联网,裁员一浪接着一浪,还身在职场,或许996真的是我们的福报。年初职场人都在抱怨996,而年底感恩还有996,这是多么的讽刺!
职场就像围城,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总是以“墙外”的视角羡慕着“墙内”的世界,而也许你的生活也出现在别人的梦中。希望“互联网坊间八卦”能成为一个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