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以编程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国家政府不断出台工作报告关注人工智能。
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为落实《规划》要求,教育界开始大刀阔斧,做出重大改革。
浙江省作为试点单位,率先出台了高考课程改革方案,将编程纳入浙江省高考。从今年开始,高考不再是普通的“6选3”,而是改成了“6+1选3”,这里的“+1”就是信息技术(含编程)。据统计,涉及专业(类)的选考科目里,信息技术高达36%,每10个考生就有4个人选择了它,编程教育势不可挡!
2018年,教育大省北京和山东也确定要把 Python 编程基础纳入信息技术课程和高考的内容体系。
2018年9月开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也将Python纳入其考核科目之一!
各项政策的相继出台,预示着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我们生活当中,编程也会进入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方向,学编程成为时代趋势。
编程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基础和核心,谁能抢先一步抓住这个风口,就会在未来的计算机时代占有主动地位。现在编程教育正在逐渐普及,学习编程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编程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全世界都在深入推动编程教育
其实,无论是AlphaGo战胜人类,还是世界上出现首个机器人公民,随着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各国政府都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在国外,超过24个国家将编程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包括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多个国家,已经将编程教育纳入K12课程大纲或者教学场景。
在英国,5岁以上学生都必须学编程;
在美国,67.5%的中小学生都接受编程教育;
在新加坡,中小学考试科目中已加入编程;
未来学家凯西·戴维森认为,未来将会有超过65%的小学生最终会从事尚不存在的工作。计算机编程是目前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薪资水平最高的职业之一。
仅在美国,计算机岗位的薪水就比平均水平高75%以上。预计到2020年,此行业会新增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计算机编程的就业前景可见一斑。
编程可以使得孩子由游戏的使用者变成游戏的开发者,用数据理解、分析并解决问题。
编程对其他学科提升有很大帮助,包括数学、物理,在这过程中提高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注意力等,这些对于构建其他学科的思维帮助特别大,同时也有助于成绩的提升。
科学研究表明:6-12岁正好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同时也是孩子从环境感知转变到逻辑链接的学习阶段。
学习编程最重要的是学习编程思维,所谓“编程思维”就是“理解问题——找出路径”的思维过程,它由四个步骤组成分解模式识别抽象(abstraction)算法。
编程思维看似抽象,其实生活中、学习中、交流中,处处都蕴含着编程思维模式的哲理,小到摆放玩具书写作业,大到公司决策商业探讨。编程思维是一种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孩子从小培养这种思维模式,对日后工作生活帮助很大。
芬兰教育部长说:“在未来,如果你的孩子懂编程,他就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如果他不懂,他只是使用者。”
善于捕捉教育资讯的家长们,相信您已经感受到了教育的新风向,在可见的未来,“编程”将如今天的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成为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编程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
编程教育之风突然就在国内吹起,国家更是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将编程教育是纳入到基础教育中。不仅仅是中国,现如今全世界多个发达国家也都是推广编程教育,可见编程教育影响之大。
今年6月,日本文科部学省公布,将在2020年把编程教育引入到全国小学的必修课程中。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国内引起热议,一度是登上了微博的热搜话题榜。
编程教育之风盛行,看着身边的不少家长们也都纷纷开始是让孩子接触少儿编程,中国的家长们更焦虑了……
如何理解编程教育?
简单的说,编程教育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编程思维能力,也就是计算、设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小学新版教学大纲中,将“编程思维”是定义为:
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通过理性思考确定各个步骤的最优组合并逐步完善,从而逐渐接近最理想的结果。
所以,也可以将“编程思维”理解为一种“解决问题型思维”,是“理解问题——找出解决办法”的一个思维的过程:
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可以将它拆解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发现问题的关键和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继而逐步将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