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讨厌的勇气

2019-08-20   笑乐妈育儿

《被讨厌的勇气》

现在来想一个问题,有没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很自卑?

我先说一下我自己,其实我很害怕当众自我介绍还有演讲,以至于大家坐在一起高谈论阔都没啥,可一旦站起来就无话可说,甚至面红耳赤,浑身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而这种情况即使在熟悉的朋友亲人面前也是一样。

很多人都告诉我,让我回忆小时候是不是受过伤害,才会是如今的状态。

我还真找回了过去,认为是小时候老师让我回答问题也好,还是让我当班委,都是以惩罚的方式让我站起来,我就认为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这是原因,但仍然改变不了我这个问题。

我们总希望自己变的像某某一样自信,认为这样就会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实如此吗?

我们总将自己的不幸责怪原生家庭,甚至认为是别人伤害了我们,有没有正因为我们总寻找原因才导致我们改变不了自己呢?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会让你发现原来我们的不幸是自己选择的,我们的烦恼是来源于人际关系的问题,也会让你明白我们又怎样才能活在当下,得到自由。

这本书的内容作者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1956年生于京都的岸见一郎1989年就开始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同时他还在精神科医院为青年做心理辅导,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的认定顾问。

而自由作家古贺史健,以对话的形式将岸见一郎的内容创作呈现。

最终这本书是以哲学家和青年的对话的形式,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生问题的大讨论,也让我们轻松的实现了智慧的传递。

了解完作者,也让我们了解下阿德勒心理学大师,他的经典著作《自卑与超越》很多人应该都有。

说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励志,可以说他是战胜自卑,逆袭成功的人生典范了。他小时候个子又矮,还驼背,学习成绩也不好,矮穷丑就占了两样,加上生为老二,可谓说娘不疼爹不爱,还再加上长辈经常又拿他跟高富帅的哥哥相比,这更让他感觉自卑。

他三岁时弟弟去世,两次被车撞,五岁还差点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颇多坎坷。

但他最终却找到了独特的人生意义,成为一名心理学大师,还作为个人心理学派代表,你说我们这点困难和他相比还算什么?

我们了解了该本书和作者的情况,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讲讲书中颠覆我们认知的精华部分。

我们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我们要怎么改变?

先给大家讲个事情,就是我有两个朋友,他们上学的时候都发生过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说她小时候参加歌唱比赛时,老师在比赛开始时,让她只张嘴不发声音。

而朋友B说他上学时准备了很久的辩论比赛,一直都期待参加,可是最后老师不让他参加了,说他不适合。

你说他们都会怎样?

结果是本来活泼开朗的朋友A,从那开始就开始不喜欢在人面前说话了,她认为自己声音难听,以至于现在她仍然不擅长在人面前说话。

而朋友B呢,他说他当时感觉还很爽,那时候大家都要比赛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现在的他作为培训讲师,幽默善谈。

你说我们如果一味的去关注过去的原因,来解释我们目前的状况,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决定论,还会得出这种结论:我们目前的状况甚至未来都是因为过去的事情决定的,我们根本无法改变。

就像我们热衷于将自己的不幸归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因为父母离婚了,我不相信爱情了,因为父母没好好的陪伴我,我才这么容易没安全感,喜欢粘着男朋友的,甚至还有的将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没良好的教育,怪他们没钱。

你看,如果我们只去寻找原因,那么我们很难进步,很难改变现况,因为我们不可能去改变我们的原生家庭啊。

大家熟悉点心理学就认为自己现在的问题是因为过去受过伤害,就像朋友A一样,他认为是老师给她造成了心理创伤,她才不敢说话,甚至不敢去尝试新的工作。

然而事实上心理创伤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我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也并非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决定我们的不是过去的经历本身,而是我们自己给经历赋予的意义。

其实这就是所说的我们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将老师的话解读为她的声音难听,从而选择了她现在的生活。

同样的事情朋友B就认为没事,还认为很有意思。

但并不是说过去的径流对我们没有影响,关键的是要知道过去的经历并不能直接决定我们的生活,应该记住我们的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是我们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我们说了不要给自己的事情去寻找过去的原因,因为陷入原因决定论后我们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该去关注什么呢?

应该关注我们的目的,去思考我们目前的现状的目的是什么?找到影响自己的目的后,去改变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变了。

你有拖延症吗?你经常把工作拖到最后才紧急完成吗?还有的是不是信用卡还钱还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后都不还?

其实我拖延也很严重,看过很多书,试过很多方法,但都没能摆脱拖延。

我一个月就写两篇文章,一周健身两次,就这样我都是拖延到最后才完成两篇文章,健身却是没能完成。

我总是为自己找原因,得要带娃,没时间写,也没时间锻炼,反正找拖延的借口会有一大堆。

看完《被讨厌的勇气》后,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为什么一个月两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后呢?

是因为时间忙吗?其实不是,我拖着不写到最后才写是有自己的目的,我要让我家先生知道我之所以文章写得质量不好是因为时间原因,不是自己能力问题,其实目的就是为了我自己好,为了让自己给别人留个好印象,让他们知道我文章质量不好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时间太紧迫了。

现在你们想想自己的拖延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也有什么目的来为自己服务?

现在我才发现我是因为自己写作能力不足,又不想让别人看不起,所以就说自己拖延,当我意识到我拖延的目的后,我开始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慢慢的拖延就可以摆脱了。

我们来看看哲人是如何解答我们不幸的问题的,他说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是因为我们认为这种“不幸”对我们自身而言是一种善,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那么我们了解到我们目前的不幸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的,可又该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呢?

难道是要变成别人那样才能变得幸福吗?就像不喜欢说话的朋友A是不是变成朋友B一样擅长演讲,就能改变了吗?

其实不能。

因为一旦生活在如果怎样之类的假设中,都是根本无法改变的。就像我一直想写小说,梦想出本书,但却总写不出作品,总说自己很忙,没时间,也不喜欢去参加一些小说比赛。

事实上并非如此,就像作者说的,我是在保留一种可能性,就是如果我有充足的时间,有好的条件我也可以写出本小说。所以即使我很想去改变现况,却一直改变不了。

事实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拿起笔开始写,就是所说的我们应该活在当下,,毕竟无论过去怎样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我们生活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自己。

如果我们只是关注自己被给予了什么,就好像我们只关注于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那么我们很难去改变,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我们现有的被给予的东西,这样我们才可以更新自我。达到我们想要改变的目的。

讲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目前的很多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受到的伤害和经历决定的,而是我们自己而选择的,为了改变我们目前的状况,我们需要的是寻找我们的目的,悦纳目前的自己,活在当下。

我们的一切烦恼竟然来自于人际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热门问题,是问,人可以自卑到什么程度吗?

我看了一些评论,竟然很多情况大家都差不多。

让我们看看有没有符合自己的呢?

有一条是即使自己具有优势但也不敢卖弄,觉得展现自己很害羞;还有就是不敢主动组织朋友聚餐聚会,认为大家不会附和自己;也有的是一旦出问题就很自责,认为是自己的错;也有的不敢用语音聊天,感觉自己声音很难听,甚至有的还不敢打扮的很潮,因为觉得别人的在意让自己手足无措,反而默默无闻时觉得轻松自在。

你看我们的烦恼好像都与别人有关,你或许说我也会因为自己胖自卑,这不是别人的原因。

其实你因为自己胖,自己矮,自己丑而烦恼,但根源也是来自于别人,如果世界上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还会因为这个烦恼吗?我们会烦恼也是因为和别人对比。

所以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我们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摆脱这种烦恼,让自己活得轻松呢?

这是我很想跟大家说的,就是我们要处理好自己的人生三大课题,即交友课题、工作课题还有爱的课题。如果我们将课题分离做的很好,那么他人就应该是我们的伙伴,而非我们的敌人,这样我们没有了竞争的关系,自然烦恼也会减少。

如何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呢?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最终是由谁承担责任,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

先让我们来看看交友课题,这是指脱离了工作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其实这种关系更难以开始和发展。

我们经常说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其实当我们改变的时候,周围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想要交到知己不是等着别人发生变化,而是要由我们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再来看看工作课题,是指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会来自于公司的人际关系。很可能你会面临一个一遇到事情就大火脾气的上司,好像即使你很努力,他都不会给予表扬认可,甚至都不能好好听你说话。

很多刚开始步入职场的人会因为上司同事的关系处不好而选择离开,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做到工作课题的分离呢?

有没有想过你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讨上司和同事欢心的吗?如果不是,即使上司不喜欢你,同事也不喜欢你,你也没必要注定去迎合他们。

我想你应该会说如果上司讨厌,同事关系不好,这怎么能好好工作呢?

仔细想想这是不是回到我们开始说的原因论了,因为人际关系不好,所以我不能好好工作。作者认为其实这是为我们不能好好工作找的借口而已。

如果我们能做到工作课题的分离,又会是什么情况?

想想我们知道上司发脾气也好,同事不喜欢我也好,这其实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那是他们自己的课题,我的事情就是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这样的话是不是就不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而不能好好工作了?

如果工作课题能处理好,其实我们工作的人际关系会截然不同,我们也会少了很多烦恼。

现在来看看爱的课题,这应该是三大课题中最难的一个了。让我们看看亲子间的爱的课题。

如果你的孩子不爱学习,不听课,不写作业,学习成绩落后,作为父母你会怎么办?

是不是你也是想尽一切办法送孩子去上辅导班,请私教甚至还会家法伺候,因为你认为这是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有的父母还会帮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即使孩子不喜欢,但他们认为这是为孩子的未来在铺路。

可有没有想过,学习的事情是谁的?很清楚这应该是孩子自己的课题,而我们父母去强加干涉孩子,这其实是在对他人的课题进行干涉,所以才会经常有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好。

你看学习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的课题,他如果选择不学习,他会为自己选择的这个后果来承担责任。

或许很多父母会说,可是孩子还小,我需要为她负责呀,我这么干涉他也是为了他好,所以才让他努力学习的,如果放任不管是我们父母不负责。

实际上想想,父母总是说着为我们好,但行为是吗?其实她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面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控制欲。就像现在我们即使成年了,都30多了,还会不断的被父母催婚,父母就说为了你好,让你早点结婚,可他们却不考虑你到底需不需要,你到底想不想。

说到孩子学习上,不是我们放任不管,而是应该告诉他们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作为父母会随时在旁边给予帮助,而不是强迫加给孩子。就像这句话说的,我们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吧。

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课题可以很好的分开,我们就不会烦恼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纠结担忧孩子未来怎么样,其实当你把孩子当成与你同地位的人去对待时,你会发现你们之间很多的烦恼问题都不存在了。

为什么说不建议父母干涉孩子的课题呢?因为反复干涉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什么也学不到,甚至最终还会失去面对人生课题的勇气。比如我们经常说妈宝男怎么样不好,其实这就是父母干涉孩子太多,到了成人后,还是离不开父母,自己不能成熟独立。

所以不要拿着爱的名义,拿着为你好的幌子去干涉孩子的课题,因为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所以放下别人的课题,让我们的烦恼飞走吧。

就是我们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自己决定自己人生的意义。

你希望被别人讨厌吗?

我想我们很多人都不喜欢被人讨厌,我们会为了不让人讨厌,还会变的去迎合别人,去讨别人喜欢,想办法得到别人的认可。

就拿我们在公司里来说吧,我们很难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我们会为了融入到这个团体中,而使自己变的和他们差不多,如果他们喜欢聊八卦,你也会变的开始聊八怪,因为你担心如果你和他们格格不入,会被讨厌,会被排斥。

你看有些人确实不一样,他们才不管别人讨不讨厌自己的,他们随心所欲的做自己的事,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你会感觉他们除了和你们不融入外,过的还很好。

其实这就是他们具有不怕被讨厌的勇气,这就是从人际关系的烦恼中解放出来了。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有像我一样的情况?

我其实很喜欢唱歌,但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放声歌唱、随着音乐跳舞甚至还可以高谈论阔,但是一旦有了别人在就会小心翼翼甚至不敢再展现自己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因为对自己本身没有信心,所以会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展露自己。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才好呢?

这需要我们做到自我接纳,他人信赖还有他人贡献这三点。

自我接纳就是接受现在的自己,但是注意不是自我肯定,比如说我们这次考了60分,如果对自己说,这次是运气不好,我下次能考100分,这其实是自我肯定,内心并没有接纳自己考了60分。

但是自我接纳就是在诚实接受自己60分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能接近100分。其实这里就是说我们要去关注自己能改变的地方。

在看他人信赖这点,是说我们要无条件的信赖他人,因为这样才能建立更深厚的关系。

其实具体来说就是无条件的信赖他人这是我们自己的课题,至于别人到底会不会背叛这就是他人的课题了,与我们无关了。

举个例子讲就是恋爱中,对方无意的言行,通话的语气,有时候联系不上,或者发脾气,如果我们不是以信赖的眼光去对待的话,就很容易怀疑对方的不专一,甚至所有的事情看上去都会人认定他就是不专一的,哪怕事实并非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人际关系里要无条件的信赖的原因了。

最后看看他人贡献这点,这点是让我们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其实是一种为了反应我们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因为我们只有在感觉到对别人有用时,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当我们做到这些时,就能开始变得幸福了。

现在再来说说我那个朋友A和朋友B,你看他们经历的事情相似,为什么结局会不一样呢?一个感觉很痛苦,以至于不敢说话,而另一个会认为很爽,可以出去玩,所以没有影响。

其实这就说到我们的人生其实是我们自己赋予我们自己的,我们自己可以选择是过的幸福还是不幸。

对我们而言,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跳好此时此刻的时候就好,你还会发现,当你在改变时,整个世界都在变化。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聊的已经差不多了。

【笑乐妈育儿】关注我,分享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以及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