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5岁的小外甥住到了我家里。
因为我姐他们两口子又打架了。
我印象中,从他们有了孩子,争吵就从未断过。
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最近还开始了暴力行为。
可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却是:“要不是因为孩子,早就离了”。
我姐来接孩子,边抱怨边哭。
这时,小外甥委屈巴巴的走过来,突然对我姐说:“妈妈,你们不用管我了,你和爸爸离婚吧,这样你们就不用吵架了。”
这句话,震惊了我们。
我姐抱着孩子哭的更伤心了,而小外甥也跟着哭。
我们总认为孩子需要完整的家,需要爸爸妈妈,但却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
在充满争吵的家庭里,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拥有爸爸妈妈的幸福,而是自责内疚与恐惧。
他会自责、会悔恨,会觉得爸爸妈妈之所以吵架,就是因为自己不乖,不听话。
他还会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以至于最终无法承担。
“妈妈生气了”,“爸妈吵架都是因为我”,这种心理暗示让孩子自责、易怒、烦躁、孤独,甚至有的孩子对父母的情绪由失望到厌恶,甚至会有仇恨。
小外甥的话,让我心酸,也让我感同身受。
美国心理学家卡明斯说:“孩子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并以此来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安全的依据。”
孩子在这样表面完整,实则破碎的家庭中成长,还不如在一个有爱并不完整的家庭里幸福。
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的创伤经历,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深以为然。
从我记事起,我父母就在吵架,阵势大的把邻居都引来围观。
刚开始还有人帮着劝架,但次数一多。人们也就懒得管了。
他们一吵架,我妈就开始砸东西,把家里所有能砸的东西都砸了。
锅碗瓢盆,暖壶镜子,砸的一屋狼藉。而我只能窝在墙角,瑟瑟发抖。
那一刻仿佛与这个世界是割裂的,脑海中到处是谩骂,我不知道该逃往哪里。
直到如今,每当有人在我面前砸东西时,我还会吓得瑟瑟发抖。
当忍不住了,就会发疯,和别人大吵一架。
这都是小时候留下的阴影,成为我生活的一种僵化模式。
实际上,孩子不仅学不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孩子还会把父母的夫妻相处模式,复制到自己未来的生活。
还记得《都挺好》中苏明玉对苏大强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那时苏明玉瞬间变成了赵梅兰,甚至母女俩骂苏大强的样子、表情、内容和方式都一模一样。
苏明玉的崩溃:“为什么,我那么讨厌她我却还成为她!”是不是也是很多人内心的痛呢?
的确如此,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生活中的行为都是来自于模仿父母。
作家李子勋就说过:你恨谁就像谁,你爱谁也会像谁。不管是爱还是恨,都会强化我们内心的某种感觉,不断强化的结构就是我们成了那个我们最恨(爱)的人。
而父母之间的吵架,最大的伤害莫过于传递给子女,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对天天吵架的夫妻,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其中一位妈妈的回答,让人泪奔。
她说,有阵子自己总是和老公吵架。
突然有一天,4岁多的孩子用两只手比了一颗心。
孩子告诉她,一只手代表妈妈,另外一只手代表爸爸,那颗心是他的心,爸爸妈妈总吵架,他的心就破了。
说完,孩子就把两只手放开了。
她从未想过自己和老公的争吵,让儿子竟然感受到心碎。
就像作家苏芩说:父母永远不要低估孩子的观察力和领悟力。一对不幸福的父母,永远不可能带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还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奇葩大会》上就曾有个叫刘可乐的可爱姑娘,可她的生活并没有像她名字那样快乐。
刘可乐是一名“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躁郁症”。
抑郁的时候,她每天心情低落,想着如何自杀;而躁狂的时候,又是经常暴躁,精力旺盛,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
原来,她的妈妈很严格,严格到她考第二名都被指责打骂,而她的爸爸又是自由洒脱不受拘束之人,看不惯她妈妈的高压严厉。
她父母两人就常常吵架,而这些吵架的画面就如同电影般在她脑海里播放,让她一直陷在痛苦之中,直到长大也无法挣脱。
要知道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脱离不了关系,这种关系或许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时看似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充满争吵的家却给孩子更大的伤害。
最新调查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
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比离婚的家庭更大,因为孩子每天都活在争吵当中,会否定爱、否定自己、否定人性。
夫妻间的争吵就像慢性毒药,不断的在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灵,最终父母婚姻里的痛苦,都由孩子买了单。
有人说:舌头和牙齿还会相撞,何况夫妻?两人怎么可能不争吵?
美国一项历时17年的心理研究发现:夫妻闹矛盾时,吵架可能更有益身心健康,压抑愤怒的夫妻日后的死亡率是表达愤怒的夫妇的5倍。
可见,夫妻之间吵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处理方式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那我们该如何做,孩子才不会受到伤害呢?
(1)、安抚孩子:
我有个朋友,她也会时不时和老公吵架,但是每次吵架,孩子在身边时,他们都会停下来,安抚孩子,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有矛盾,需要处理,不论怎样,爸爸妈妈都是很爱你的。”
然后她女儿就会自己去找爷爷奶奶玩,给他们关上门,留出空间吵架。
有时也需要将事情告诉她,让她知道有矛盾有冲突不可怕,也可以学习如何处理和别人之间的冲突。
争吵后,发现孩子受到影响要立刻安抚孩子,跟她解释,这样她就不会把问题归咎到自己身上,就不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2)、当着孩子的面和好
就像小时候,我父母每次吵架都把我忽略,从未考虑过我的感受,他们吵完架就像平时一样该吃吃,该睡睡,而我却一直沉浸在他们吵架的情景中,很难出来。
因为我会担心是不是他们很快又会吵起来。
在孩子眼里,争吵的父母,如同怪兽,而他们吵架的场景,就是最真实的恐怖片。
所以吵完架后,最好当着孩子的面和好,让孩子知道你们的争吵已经结束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当父母放松时,孩子立即感到愉悦。”
希望我们父母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别让自己一时的发泄,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3)、时不时秀个恩爱
父母是孩子最亲爱的人,只有父母互敬互爱,孩子才会觉得世界上有真理,人间有美德。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 Susan Orenstein说:父母之间秀恩爱,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全和稳定。
两人吵完架后,一样可以秀恩爱,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依然相爱。
在这样充满爱的环境里,即使有争吵,孩子也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错,更不会认为争吵有多么可怕。
所以,可怕的不是父母的争吵,而是他们的处理方式。
作为父母,吵架有时不可避免,但是对孩子负责,不让吵架伤害到孩子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共勉。
作者介绍:琳琳柒十二,一个希望在文字上奔跑的80后中年宝爸。心如猛虎,细嗅蔷薇。
编辑:胡小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笑乐妈育儿:一儿一女,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写作指导师,一起分享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