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我不催不吼的时候,孩子反而不拖拉啦?

2020-05-02   笑乐妈育儿

(本文3488个字,预计4分钟)


说到孩子作业学习,很多家长都有相同的困扰。

孩子一点儿时间意识都没有,明明半小时能完成作业,结果2小时还没写完。

说好的只看半小时手机,结果时间到了,说话不算话。

这不,就有家长问:如何让孩子在一周之内补完两个月的网课?

孩子假期以来,该上网课的时候他不认真听讲,让他学习写作业,他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到如今快开学了,网课还没有上完,作业也没有写完,怎么办?

孩子的拖延症真的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可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会拖延呢?


1、孩子为什么会有拖延症?

不同孩子,他们拖延的目的不同。

我们可以根据他们拖延的目的,将拖延的孩子分为三种类型。

1、激励型拖延

孩子在学习作业的时候,每次预留的时间有1小时,但是他总是要拖到最后十几分钟,他才开始写作业,为什么呢?

这类型对孩子认为这样的短的时间压力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最高水平。

而这样的信念就会强化他们的这种拖延观念,所以下次会继续拖延。

比如,时间充裕的时候,我们没有时间压力,自己反而没有努力工作的动力,就会做事磨蹭、不专心。而你看到时间快没有了,这时你就会很努力的去工作。

所以这是时间压力给予孩子造成的动力,这错误的信念会让孩子强化这种拖延行为。

2、回避型拖延

说到回避型的拖延,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自我服务偏差”。

意思是说我们总想给别人留有一个好印象,我们就会在做事之前提前给自己找好借口。

比如说我们自己担心自己考试不好,就不会很努力复习,这样自己考试不好的话,就会让人认为是我们没有努力,而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能力不好。

很多时候孩子拖延,是因为自己担心能力欠佳,无法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自己没有学习好,才可以说是时间不足,而不是自己的能力。


3、完美型拖延

有种孩子他们追求完美,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会设定较高的目标。

但因为要求完美的结果,所以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时,又迟迟不行动。

以至于拖到最后,还没有完成。


2、拖延症的危害,你不得不知道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拖延磨蹭,造成时间浪费,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就会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提不上。

其实孩子拖延,磨蹭,也还有很多危害,我们父母不得不重视。


1、自责、焦虑,精神萎靡,陷入恶性循环

去年我考研,一共3个月的时间准备,要有很多内容需要复习。

但开始的时候我总是拖延,不能按照计划表执行,以至于到最后一个月的时候还有很多没有看完。

这时,我每天就很焦虑、自责甚至内疚后悔,谴责自己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

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时间,我每天都要花一段时间先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我作为成年人尚且如此,其实孩子也是一样。

就像每次临开学的时候,孩子的作业还没完成,他最后几天就会从早补到晚,但还担心时间来不及,自己完不成。

又害怕最后完不成,老师要批评,开始后悔自责。

如果孩子经常带有这样的负面情绪,就会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压抑,而且不自信。

而且总是将作业拖到最后,孩子又要熬夜去补,当然精神状态又不好,导致上课效果差。

上课不能很好的听讲,课下又要花时间去补,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一直处于不良状态。


2、自我不负责任

如果任由孩子拖延磨蹭,当然孩子最终就会一直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

然而喜欢的是打游戏,看手机,怎么办?

孩子学习作业拖延,慢慢的孩子就更不喜欢作业学习。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我,只会选择自己喜欢轻松不费力的事情。

而对于自己应该要做的,重要的学习任务却不做。

这样长大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

3、失去信心,怀疑自己

当孩子拖延磨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跟不上。

这样孩子就会受挫,认为自己怎么学习都不好,甚至自己笨不适合读书。

在学习上就更是越来越不愿意学习,开始否定自己,变得不自信。

更有甚者,因为拖延导致的事情他归咎与自身能力问题,就很容易让她陷入到负面情绪中,并且开始怀疑自己。

有时候看似小小的拖延磨蹭问题,但背后其实有很多危害,我们应该意识到,孩子有拖延磨蹭,我们要引起关注,而不是放任自流,认为长大后就好了。


3、6种方法,解决孩子学习拖延症

1、帮孩子练习“判断时间”

有时候自己对时间判断都不是很准,更何况孩子。

比如孩子学习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作业可能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但是孩子预估1小时就可以完成所有的。

结果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发现,自己光一门就花了一小时,后面就没有时间做其他作业了。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自己没有判断好时间。

我们该怎么做呢?

在孩子要写作业时,我会和孩子一起预估他每科完成作业的时间是多长?

然后在下一次计划作业时,就会根据她测试的作业时长来安排。

比如数学每次要半小时,我可能就会跟他说半小时你写数学。写完后可以休息几分钟,然后去写语文等等。

孩子不理解时间长短的感受,他不明白半小时是多长,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陪孩子一起,教他感受真实的时间和数字时间进行核对。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知道时间长短到底是多少。


2、帮孩子一起分步制定时间计划表

对于小孩子,尤其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很好的做计划表,我们父母就要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计划表。

比如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时,我们会按类型分,什么题型做多长时间,做完一项划去一项。

这样孩子每完成一小部分,就会有动力继续完成下一部分,孩子也不会感到厌烦。

就像孩子今晚有很多门作业要写,我们就会根据要求,把今晚的作业分类,然后一起商量制定执行表,几点到几点做什么作业,做哪些题,这样孩子就会更有动力了。

尤其假期,孩子作业很多,网课也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选。

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步骤一个个来做计划安排,完成一个划去一个任务。


3、和孩子一起探索时间管理工具

有时候孩子拖延是因为自己不能很好的安排时间,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

这里我介绍两种方法,一是番茄工具法,二是四象限工具法。

  • 番茄工具法:根据番茄钟,安排孩子学习作业时间,比如每25分钟,可以休息一次。

你说一下子让你坐在那里写2个小时的作业,孩子认为时间很长,就可能或磨蹭。

这时你可以跟孩子说,25分钟我们写数学,写完数学,我们就可以休息5分钟。

然后我们再学25分钟的英语,写完英语作业,我们也可以休息5分钟。

这样每写完一项我们就可以休息放松一下,时间短孩子也就能专注的去学习了。

当然这个时间间隔和休息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四象限工具:分清轻重缓急

对于自己的事情,我们有时候分不清轻重缓解,更别说孩子了。

所以我们就要和孩子一起,看看哪项是重要紧急的学习任务,哪些是重要不紧急的。

又有哪些是不重要但紧急的,哪些是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

孩子有时候自己分不清楚,我们和他一起分析出来,这样他就会知道要尽快完成重要紧急的学习任务,不重要不紧急的就会有时间再去做。

经过这样方法,对于重要的学习任务,孩子也就不会拖延了。


4、让孩子要有“快的值”,而不是快的结果又有任务

很多时候,父母希望孩子快点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再另外增加新的内容。

有个家长跟我们说,开始的时候,孩子作业还很好,也没有那么磨蹭拖拉。

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越来越磨蹭,甚至连作业都不做完了。

我们了解到得知,每次孩子做完作业时,她就会给孩子额外留点任务,不是要背单词,就是要背课文,还有再上网课补习。

正是因为这样,孩子快速做完作业,还有那么多自己不愿意的任务等着自己,还不如慢慢做呢。

要想让孩子快速完成作业,不磨蹭拖延,就是给予孩子自主权,孩子完成作业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要想着让孩子听从你的安排,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多学习,那也要经过孩子同意,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5、耐心与倾听,找到原因

我们习惯于用发脾气,吼叫责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这种方式会适得其反。

很多时候孩子在那里磨蹭不写作业,我们的火气就上来了。

其实我们应该先了解孩子背后磨蹭的原因,可以温柔地倾听他们,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

再可以和孩子一起解决。


6、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

之前,每天都能听到邻居的吼声:“快点起床,快点起床,你要迟到了。”

然后孩子慢腾腾的起床,父母在一边又急又火。

每天早上都好像从吼叫声开始,然而孩子的磨蹭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直到后来几天,她出差回来后,在早上发现,不用她在那又吼又叫,闹钟一响,孩子主动起床收拾书包,让她送去学校。

原来,她不在的那几天,孩子爸爸根本就不会叫他起床,所以那几天他迟到几次,每次都要被老师惩罚。

为了不再被惩罚,他每次起床都能很快就起来了。

所以有时候,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起床迟到了承担迟到的处罚。

孩子磨蹭着不写作业,那就要承担不写作的后果。

如果孩子不想被处罚,就会很自觉地不再拖延,所以有时候该孩子承担的就得让他们承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