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八景之柳店烟飞的历史渊源

2020-04-05   扶风同城

柳店烟飞的历史渊源

文/李治民


柳店烟飞是古扶风八景之一,毋庸置疑曾经的这里有过周文王吐儿岭的离奇传说,发生过重大的历史事件。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三千多年前神农氏后稷五十代孙古公亶父为躲避戎狄人威胁,率周人部落,从幽地出发(今旬邑彬县一带)沿渭水西行定居岐阳(岐山扶风北部地段)经过太王.季历.文王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开创了一个周王朝前期的赫赫辉煌,成为先周的京畿之地。

一、繁华的太望城

据周原考古简报记述:先周王宫,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名曰太望城,今岐山的京当,礼村凤雏,扶风县的召陈,庄白是京城的宫殿建筑群。是太望城的中心地域。考古学家在今京当挖出的金铂玉叶足以证明先周王室富丽堂皇之说。据己经发掘的西周青铜器上铭文记述以及西周墓葬和各类建筑群遗址考证,专家推断,先周太望城东西长约140华里,南北长约40华里。方园三百多华里。太望城西到周公庙以西,东延伸到今扶风县召公镇以东。北依乔山脚下,南至今西宝公路一线。相传,今双乐南路口,柳店,益店为周太望城南大门。街道纵横交错,迄今开通的扶风县法黄公路线是太望城一条南北大街。街道宽阔,路面平展,可以想象,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工贸兴盛,农资交流,杂耍玩物,聚为一体。家畜家禽,桑麻丝锦,山货以物易物的交流形式,为后人一直延袭。直至解放前后青化十月二十三日六天物资交流大会,仍带有古周原集市贸易的色彩。足显王城气势磅礴之′势。

一九七五年春,考古学家在先周王城东南扶风庄白村发掘了周人的骨制厂。周人制做的首饰

古玩,精巧玲珑,做工细腻。在今扶风的召陈岐山贺家、李村发掘了周人的冶炼厂以及诸多的青铜器皿,酒器,食具,编钟(乐器)鼎等,其花纹结构新颖。二零一七年考古学家在凤雏发掘的周人的铜车马比秦始皇兵马俑的铜车马还要大,可见先周冶炼技术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凤雏的宫殿建筑群遗址,为今天人们住宅样式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一九七六年,考古学家在扶风召陈发掘了先周王宫的庚盘,上著铭文,记述了先周先王的功绩,由此推断,周原太望城气势恢宏,地域辽阔,民殷国富。

周人等级森严,为示王候的高贵,太望城内建紫禁城,相传,今扶风县东杜城,岐山的西杜城是紫禁城东西大门,王公,王妃,文臣武将在紫禁城内活动,若要出城,自然前呼后拥,鸣锣开道,宝盖车帐威风八面。太望城中有供王妃王公游览的青花园(今岐山青化镇),紫禁城中有横跨岐阳河谷宽数丈,长数丈的高大浮桥,上建亭台楼阁,苑如仙山游云,十分壮观,是王宫后院嫔妃的去处。

二、励精图治

公元前十一世纪,古公亶父之孙姬昌执政,谥号周文王,文王重视农业生产,政治开明,任用贤能姜尚为相,子周公,召公参政,国力逐渐强大,祖国历法的完备,法制章典,忠孝仁义的信念,多为文王时期创制,生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更是国人严格固守。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开启周文化之盛世。礼乐教化就是礼主外以导其志,乐主内以和其性。这是周原逐渐兴盛的精神支柱。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对周王室的礼义大加赞赏,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望诸候国仿周公之礼。

文王率国人,垦荒地,造良田,治洪水,开农耕,种桑麻,饲禽畜,尊礼义,兴风化,为表示周人团结,对王室餐饮进行改制,著名的岐山哨子面就是先周王室的饭餐,至今扶岐一带的百姓逢年过节,仍有吃臊子面的习俗,亲朋好友来访,吃一顿臊子面,以表亲昵。

扶风岐山一带,过去用麦秆编蒲团(草笆)的手艺也是先周王室遗留下来的手工工艺。相传文王有百子,其母太任用麦秆编成草笆,供儿媳们用,尔后此工艺传入民间,直至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代初周原境内的妇女,夏收以后仍用麦秆编草笆。

先周是殷商王朝的属国,城廓规模之大,与商纣都城朝歌不相上下。先周太望城有文王操练兵马的御营(今岐山周公庙)城中有文王祭天地的祭坛(今扶风务子村)。相传武王伐纣阅乓祭旗盟誓就在这里举行。城中有王室存放武器的兵器库(今岐山戢武村),有王室储存粮食的仓库(今岐山屯子头)。有重臣居住的府邸,召公的府邸召宅(今扶风县召宅村),吕望的府邸在吕宅(今扶风吕宅村)。还有先周太望城遗留下来的更多的历史名讳如宫里,良马等。

三、蒙难朝歌

随着周部落的日益强大,商纣王策封周文王为西北候,以隐定周人之心,纣王怕西北候反叛,诱骗文王朝歌议事,借机将文王软禁起来达七年之久。文王长子伯乙考孤身救父,带去奇珍异宝美女香车求纣王释放父王回归,被奸妃苏妲己设计杀害。纣王宠臣费仲,尤浑践言曰:文王有精通易术,善解八卦之奇才,能掐会算。奸臣主谋暴虐的纣王便命人将伯乙考尸骨剁成肉丸,蒸成人肉包子戏言文王食之,文王算尽机关,此包暗藏杀机,若不食立即会招杀身之祸,于是乐而食之,且不留任何难言之处,使纣王达姬解了疑心从而放文王回归西岐。

四、文王回西岐

文王逃出朝歌,又担心纣王反悔,于是尽量操小道而行,在小儿子雷震子地掩护下,出朝歌,入潼关,过咸阳,经兴平直抵西岐大道。(今西宝北线)到了周邑南大门外(今扶风县柳店铺村)担心才算落了下来,此时文王心中隐隐作痛,耳边似乎有小儿哭声,他顿时醒悟,仰天长叹,悲愤交加,捶胸顿足,肝胆俱裂,一腔热血喷涌而出,七块血肉跳跃尘埃,随之化作七只红眼小白兔,围着他恭揖顿首,然后蹦蹦跳跳而去,早有探马飞跑报讯紫禁城,武王姜尚率文武百官,文王众子,披麻戴孝手拄柳棍,迎驾周文王,追悼太子伯乙考,君臣在太望城南城门外(今扶风秦村西宝路旁)行了君臣大礼,礼毕武王将父王与亚父姜尚扶上车辇驱车直奔京当,其余人众将柳棍在京城南门外东西两侧一字儿插上。后来人们将文王吐儿的土坵叫吐儿岭,以后常有兔子在此岭出没故把此岭又叫成了兔儿岭。迎圣驾所插的柳棍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成了一片柳林。阳春三月,吐翠飞絮,轻柔婆娑,朝霞晚岚,暮色如烟,燕舞莺歌,悠然飘渺,西岐城外一派世外桃园农耕文明的生动画卷。实系扶风地域一景观也。随着时势的变近,商纣亡了,周迁都了,八百年周王朝气势己尽,秦统一了,汉替代了,昔日辉煌的先周王室荡然无存,只留下神密的地理名讳神的传奇。但那个迎王植柳的盛景依旧不衰,历代商家在这儿建铺立店,不少朝代在这儿设立驿站,昔日的太望南大门被柳林代替,后世人叫柳店铺。戏刷文王回西岐指的是文王回京室岐阳的故事,而非今日的岐山,那时还没有凤呜岐山之说。那时的今日岐山是太望城边垂之地。

岐阳京当是先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北是箭括岭,之南是柳店铺,这三点一线平分京畿的格局是八卦中的大吉之兆,是周人兴盛的祥瑞风水(柳店铺是太望城区东西两端的中点)。

初唐,玄装高僧一行二十余人去今印度取经回归,夜宿柳店驿站,有二名西域喇嘛体弱不胜长途奔波劳累病逝,唐三藏含泪为其超度亡灵,将亡尸葬于此地,高僧亲手栽植柏树以示纪念。当地善男信女敬其信仰,舍身取义捐资修建喇嘛寺,禅岭寺和两座喇嘛圆寂真身小塔,清道光年间,寺内增修关帝庙。

民国时期,这座名贯陕甘两省的寺庙合一的柳店道场,香烟广大,住庙者达上百人。由唐僧亲手栽植的翠柏己长成八人合抱且不能环周的巨柏。成为民国时期扶风县域又一神密的人文景观。

柳店烟飞是古扶风八景之一,它与法门晨钟,飞凤拱秀,景福仙壁,绛帐传薪,杏林霞彩,高望岚清,贤山晚照同名并举。

2020年4月【本文推荐:武双喜】

作者简介


李治民,男,生一九四四年八月。中共党员,高中文化,中学一级教师。原扶风县教育局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督学,退休后担任陕西省戏曲艺术职业学校校长。主编扶风县乐稼后村志。现任扶风县城关街道政协组长;扶城西老干党支部副书记;扶城西老干演艺团团长。

来源:扶风百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