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做一个走心的教育者
一位教育家曾说“做教育是需要‘走心’的。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带着情感、带着思想、带着精神做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现代教育迫切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做到:时时用心,事事经心。
一. 了解学生要有闲心
“闲心”并非漫不经心,而是指真诚地放低姿态,用一切闲暇去走近学生,以心换心,因为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只有了解学生,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我做班主任,接班的伊始最重要事情不是急于整顿班级面貌,不是马上处理问题学生,而是想办法和学生处理好关系,让他们接受我,喜欢我,尊重我,使师生关系走向和谐。每带一个班,我都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主要是做到三勤:腿勤 、嘴勤、 眼勤。没事(不要等出现问题)多进班,多观察,勤沟通,与学生“闲聊”,聊学习、聊生活、聊他们喜欢的话题。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得意忘形”,容易表现出他们最真实的一面,这样的“闲聊”既便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利于掌握一手材料。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脾气秉性,家庭情况,都能掌握,便于在教育中轻松地走近学生,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
二. 对待学生有爱心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心甘情愿听老师的话,教师就要付出足够的爱心。老一辈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指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情感的投入,工作中,我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偏爱后进生 。使每位学生都不呆在“被遗忘的角落。”
三. 教育学生有耐心
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现象,要相信学生总是向上的,向善的,要对学生抱有期望。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错误出现了反复,不要气馁,要有耐心。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我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每个人都有尊严,教育学生,千万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要让学生丢尽颜面,要学会宽容,有些时候,不妨放学生一马,给学生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的教育留有余地。
四. 捕捉契机要细心
教育契机犹如一把锤,敲得恰当,敲到了点子上就等于敲开了学生了心门。 教育学生要细心,要善于捕捉契机。机会抓得好,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班里有一位男同学写作业字迹非常潦草,多次教育效果均不明显。与学生闲聊的过程中,偶然听说,他暗自喜欢邻班的一位女同学。于是,我的眼前一亮,我要抓住这个契机。
以往做小卷测试,都是班里同学互判,自从得知这一秘密,我便采取班级互判的形式,这样,他的试卷就有可能流到那位女生手里,他怕丢了颜面,或许会有所改变。果然不出所料,坚持了两周以后,他的字迹潦草问题就真的解决了。
五. 设计方法要精心
再美的事物如果重复的次数多了,也会失去新鲜感,使人产生厌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审美疲劳,教育也是如此。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即使很有道理,学生也容易反感,所以我不断创新,经常变换一些教育方式,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班里同学出现了学习懈怠现象,周末外出经常是紧踩着晚自习的铃声回来。学生在校一周,确实生活有些单调,放松一下也无可厚非,又没有违反纪律,批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但听之任之,必然影响学习。思考了几天后,一个周日下午,学生外出未归,我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学生晚自习进教室,看到黑板后,很是新奇,也很受触动,他们也写了一首作为回应。为了不影响黑板的使用,学生还将两首诗誊抄在后黑板上,时时提醒自己。班里学习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师)痴等良久昼已昏,怅然未见读书人。
四顾茫然心生问,孺子难成可教人?
书山辟径锤毅志,学海泛舟炼精神。
千磨万砺虽辛苦,一举成名荣汝身。
(生)吾知我师费心神,心中生愧错吾身。
他人名次列前茅,难道吾等不如人?
读书该作蒲苇韧,求学应当磐石神。
吾等功成名就时,共来举酒谢师恩。
六. 坚持学习有恒心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 现代教育改革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做好教育工作,不光要有热情,还要有智慧、有方法。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魅力带班,用知识魅力带班,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多年来,我坚持学习,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反复阅读一些优秀班主任的著作,如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王金战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从中汲取经验,指导实际工作。
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我们用激情从事工作,在激情的工作中生成智慧,在智慧的沉淀积累中有所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接近教育的远方 。愿每一位班主任都能成为有心人,在改变学生前途的同时,也能收获了一份做教师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