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也就是说我们身体的成长,脏腑的运行,都需要营养,需要能量,这些营养能量来自食物,而脾胃就是对食物进行消化运转的。所以脾胃运化不好,首先就是阻碍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其次,会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从季节特点来讲,夏季阳气充足,人也随自然阳气升发,但另一方面夏季雨水多湿气大,湿热也会伤及脾胃,就是中医说的 “外邪侵入”,会阻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另外,天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产生毒素,所以夏季腹泻等疾病非常常见。再加上人们往往贪凉,不注意饮食,吃多冰镇寒凉之物,如果本身身体体质较差,那脾胃就很容易雪上加霜,不能运化,脾胃受伤就会影响其它脏腑的运转,百病丛生。
保护好脾胃就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有人说我的脾胃已经不舒服了,怎么办?养脾胃是中医的 “拿手活”。历代医家对脾胃非常重视,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临床上多种疾病都由脾胃失调引起,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可影响脾胃失调。
穴位调理
脾胃不好的人首先要注意调整饮食,放松心情。此外,还可通过揉按穴位来调理。
经络连接着人体的各个脏器,通过揉按经络上的特定穴位,可以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以下介绍5个常用穴位。
1、神阙
位置:脐中部,属任脉。
功用主治: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揉按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为主,每次时间为5至10分钟,每日2至3次。对脾胃虚弱,不能耐受寒凉的胃部疼痛及便秘、腹泻等患者都有良好疗效,临床上此穴也常用灸法,以达到温中健脾、散寒止泻的作用。
2、中脘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位于脐中上4寸,属任脉。
功用主治:温中健脾、和胃消胀。
揉按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为主,每次时间为5至10分钟,每日2至3次。对胃痛、恶心、呕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状都有良好疗效。此穴也是灸法常用穴位。
3、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在胫骨前肌上。
功用主治: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揉按手法:一般以拇指揉按为主,每次时间为3至5分钟,每日2至3次。揉按此穴对各种消化系统疾病都有良好疗效。
4、合谷
位置: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对侧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详情你可以关注健康硅谷公众号查看,我们前面单独就合谷穴作过介绍。
功用主治:升清降浊、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疏风清热。
揉按手法:右手掌心放于左手背侧,大拇指来回环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左右各50次,不仅可以缓解胃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同时还能防治晕车。
5、太冲
位置: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肝经上的原穴。
功用主治:疏肝和胃、清肝降浊。
揉按手法:一般用拇指揉按,每次时间为3至5分钟,每日2至3次。揉按太冲穴能够促进肝经的气血通畅,恢复肝的疏泄功能,保持气机畅达,对脾胃病伴有情绪抑郁及焦虑的患者有明显疗效。
揉按此穴不但能调理肝胃,还可以消解怒气,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降压效果。
临床上,以上穴位的揉按常联合应用,长期坚持可起到健脾养胃、强身健体的效果。但揉按穴位不是万能的,各人身体状况有差异,经络堵塞有轻重,还需要按症状轻重,配以饮食或中药调理。特别是平时不爱运动不愿意按摩的亲们,下面这款来自道家古方的极品健脾祛湿丸,可以把你这个夏季吹空调、喝冷饮积累下来的寒气统统赶出去(中医辨症后食用更佳)。当然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