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月华乡

2019-10-16     黄北平

月华乡,原重庆市巴南区一个小乡镇,距离巴南区府驻地40余公里,月华乡场镇,当地人叫隆兴场,1993年月华乡和南彭乡撤销,两乡合并成立南彭镇。月华乡是一个典型的山顶小场镇,说小确实很小,只有一条300米的街道,场镇的常驻人口200多人,确切的说,还不如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域一个村庄,这样的一个小场镇的存在,给方圆20多公里的农村居民带来很多的便利,更是山区乡村的集贸物流中心,或许地里条件的限制,商品品种不如山下乡镇丰富,但是隆兴场的存在,活跃了山区居民的小型经济,给偏远山区的乡村带来不一样的小繁荣和人气。

月华乡

月华乡,月华乡车站,目前只有317路公交车直通隆兴场,一天只有两趟,早晨从南坪7:00发车8:30到隆兴场,上午10:00从隆兴场返回南坪,下午13:30从南坪发车15:30到隆兴场,16:00从隆兴场发车返回南坪,全程票价听说才1.5元,当时是在南彭赶车,317路公交车不得刷卡,又没有零钱,只能投2元。

月华乡

月华乡,隆兴场的入场口,绕过一个大湾而且又是一个大斜坡,这样的山路确实给公交司机带来一些挑战,不过跑条路线的公交司机都是常年跑山路,而且经验相当丰富,要是像本人很少看到这样的山路,不要说四轮车,连两轮车都不敢开,真是佩服重庆常跑山路的公交车司机们的勇气和胆量。

月华乡

月华乡,山上的天气就是任性,时而晴空万里,时而大雾弥漫,时而倾盆大雨,索性此次走隆兴场只是一个毛毛雨,还能勉强游玩,这张照片是下车后看到的第一栋老房子,外表装饰很有气魄,感觉就像当年的单位办公场所,当走进的时候,还看见有人居住,确实感到很意外。这张照片在毛毛细雨的环境当中拍摄,效果不是很好,敬请大家原谅。

月华乡

月华乡,进入隆兴场街道的入口,看起来也没有特别的地方,听说以前这个入场口是一个大门卡,两边都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而且门卡的横梁都是耐用的参木,由于老房子年代久远而且又有点儿倾斜,看着有些岌岌可危,为了过往居民的人身安全,索性就拆除掉,建起新的楼房,当做新的门卡。

月华乡

月华乡,走进门卡的时候,看见月隆兴场的居民们打麻将,打麻将是重庆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和习俗,不管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间,都能看到打麻将的身影,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僻静的乡间,打麻将的都是老年人居多,当地人还有一个很响亮的理由就是,老年人打麻将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也不知道本人到老的时候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为了不患上老年痴呆症而打麻将。

月华乡

月华乡,从门卡走进街道,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家超市,或许在隆兴场这里叫做超市,比较好的乡镇这只不过是一个副食店门面,隆兴场现在有两家这样的超市,也只有这两家能够带动着隆兴场的繁华,因为不在赶场天的时候,也就只有这两家超市能够正常的商品流通和商品间的贸易往来。

月华乡

月华乡,隆兴场常住人口也就200多人,但是也不敢保证未来还会增加当地的常住人口,或者会较少人口,但是隆兴场的街道上,有很多的老房子,而且也有些已经是危房,这栋两层楼的房子现在已经是危房,已经没有人居住,而奇怪的是很多木质结构的老房子保存的很完好,还有人居住,楼房都比不过老式木质房,确实有些说不通,或许这栋楼房现在已经没有人居住,没有人居住的房子容易老化,毕竟隆兴场是个山顶上的场镇,可能留不住拥有满腹理想的居民和年轻人,有些房子闲置也是正常。

月华乡

月华乡,隆兴场只有一条300米来长的街道,却不是一条笔直的街道,从头走到尾,都有两处拐弯,当然毕竟是山顶上的场镇,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街道的建设也是跟着山顶的地里应有条件而建设,可能是刚下过雨的原因,地面显得光滑而又整洁干净,看起来挺舒服的。

月华乡

月华乡,石磨子看着很有回忆感,看到还有人保护起来,看来当地然还是拿石磨子当宝贝给包装起来,真的感到很意外。本人广西人,石磨子是用来磨粳米浆和糯米浆的,粳米浆用来蒸粉用,糯米浆是用来包糍粑用,广西人超爱吃粉,每当过重要节日的时候,都喜欢做粉吃,而且广西又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从开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算起到春节这段时间,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经常吃到米粉,五月初五是做糍粑吃。看到这个石磨子就会想起小时候,奶奶磨米浆蒸粉的身影,不知道这口石磨子在重庆的乡村是磨什么用的。

月华乡

月华乡,这一排老房子现在还有人居住,看起来应该是当年供销社的门市部或者商店,走过这里的时候看见有一位居民正在自家的门口端着大碗吃早饭,走过去想问一问这栋老房子的来历,很不巧的是这位居民是一位语言有障碍的妇女,虽然语言很难沟通,但是看到这位妇女满脸的微笑和热情的手势比划,感觉到这位女士的善良,淳朴和热情,更可贵的是,离开隆兴场的时候,碰到这位女士,她对着我微笑,内心感到特别的温暖和舒心,隆兴场的居民就是这么的热情,这么的好客。

月华乡

月华乡,月华农资门市,农资门市是售卖跟农业生产有关的商品,比如农药,化肥,还有农业生产用具的喷雾器,洋铲等等,尽管现在农资门市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几十年前,对于月华乡的农业发展史上,带来巨大的作用。

月华乡

月华乡,隆兴场的农贸市场,一个乡镇的繁华程度有多高,取决于当地的农贸市场,毕竟隆兴场是一个山顶上的小型场镇,农贸市场的规模也不会太大,当然有句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隆兴场的农贸市场就是带动整个月华乡经济发展主要场地,更是月华乡人民的福音和生活带来的希望。

月华乡

月华乡,进入隆兴场的一条山道,如果说前面的入场口是正门的话,这条小道就是入场口的后门,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很符合山间场镇的特有情况,这条小道的存在,给山下前来隆兴赶场的居民带来方便,不过青石板路面有个弊端,就是下雨过后很湿滑,行走要多加小心。

月华乡

月华乡,隆兴场上的一座水柜,是隆兴场居民的饮用水来源地,这座水柜为隆兴场上200多口人的饮用水,不管是在繁华地段还是偏远乡间,没有水源就没有人类的存在,隆兴场一直存在或许就是这座水柜存在的原因,也是这口水柜的存在,才保持有现在的隆兴场。

月华乡

月华乡,隆兴场建在山顶上,能看到这样的一块一亩三分地是在难得,毕竟是远离主城的场镇,这些零零散散的土地,就是隆兴场居民的主要粮食来源,很多人都说喜欢吃无公害蔬菜和农副产品,而隆兴场的农副产品绝对是无公害,而且还是高山上的无公害农副产品,喜欢吃高山上的蔬菜可以前来隆兴场尝一尝。

月华乡

月华乡,隆兴场上一栋已经遗弃的老房子,这栋房子是一排平瓦房,横着数过来有山间房子并联,这可能是某个单位的职工宿舍,废弃的房间里面还有一些遗物,走进门口的时候还能闻到一股霉臭味,也是这就是现在隆兴场的现状,随处看到遗弃的房子,有常住人口200多人,或许现在生活在隆兴场的人口少于200人。

月华乡

月华乡,月华乡唯一的一家企业就是砖厂,现在还正常生产,当然也跟许多的工厂一样,看着外部就知道,近些年的效益不是很好,走过的时候,看见厂门口很多的门面已经闭门歇业,有些门面几乎是遗弃了。

月华乡

月华乡,月华小学是月华乡唯一的一所学校,现在学校里面兴建一个大工程,据说是某某单位的办公大楼,月华小学距离隆兴场足有两公里的距离,感觉很奇怪,学校为何远离场镇,当然这是当地的实际情况,学校建设和规划都是按着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实施。走隆兴场的当天看到更有意思的一幕,就是主城区的小学生到月华小学进行交流活动,前去的小学生足足有七个中巴车,给这个偏僻的山间小学带来一片热闹。

月华乡

月华乡,车站旁边的一栋已经坍塌的老房子,看起来应该是个粮站,祖国建设一个关键的特殊年代,粮站的存在就显得特别的突出,尽管现在已经取消交公粮制度,但是没看到粮站的时候就会想起小时候,特别是秋收过后,农民拉着人力车前往粮站交公粮的场景,那时候交公粮的农民很积极,也很热情,记忆最深刻的是跟父亲去交公粮后,到粉店里吃粉,那时候一碗素粉是5角钱,肉粉是7角钱。广西老家吃粉也相当于重庆这边吃小面,不知道这边的小面没有没5角钱和7角钱的情况。

月华乡

月华乡,山顶上的隆兴场,空气就是这么的新鲜,风景就是这么的亮丽,站在隆兴场的边沿上,往山下看,白云穿梭于山间,犹如无意间走进一处神仙居住的地方,但是还没来得及享受这等仙境,就被一场雨给自己打醒。隆兴场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但是走进隆兴场后确是让人记忆深刻,很荣幸也很意外的这次月华之旅,希望往后又机会还来月华,来隆兴赶场。隆兴场的赶场日是3,6,10,前去月华的公交车目前只有在南坪的317路公交车,而且每天只有两趟往返,当然是赶场天可能有加班车也不一定,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或许很多的描述跟当地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见谅。

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pg3020BMH2_cNUgQP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