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燕园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自信心,突破害怕参加活动的恐惧

2019-07-29     清大燕园教育

清大燕园全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系列篇(二十五)

家庭教育实例:培养孩子自信心,突破害怕参加活动的恐惧

案例:怕参加活动的女孩

小语自诩为是单纯而真诚的人,因此,她很讨厌和那些性格强势或者爱耍点小聪明的同学来往。一直以来,小语的朋友,也基本上是和她一样简单而“没心眼”的人。

但去年暑假,小语参加了一个夏令营,那里没有熟悉的朋友,新结实的几个同学,都显得很精明,同时也很喜欢竞争,这一切,都让小语感到很不舒服。

好在有一个孩和自己差不多,也是那种简单不爱竞争的人,于是,小语和这位女孩成了好朋友,平时吃饭休息只愿意和这两位女孩在一起。

老师经常找小语谈话,希望她能与更多的同学交流,但是小语却不肯。所以,在老师眼里,小语成了一个比较孤僻的孩子。

后来,小语的那位唯一的好朋友,提前离开了夏令营,小语感到特别孤独,置身与同学中感觉很不舒服。

从那以后,她真的很怕出去参加活动了。

不进则退的心理舒适区

结合上文中的案例:小语的心理舒适区就是与不爱竞争的同学交往。

但是我们发现,这个舒适的岸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海水有涨潮的时候,你舒适有可能会被淹没,如果不加以拓展,你的舒适区将越来越小,最终,原本是舒适区的地方会消失,站在原地的你,也会被恐慌和不安困扰。而以前的非舒适区,则会更令你感到不安和恐慌。

就如同小语她试图原地踏步,躲避风险,而随着事态的发展,她并没有办法保持原有的安宁与舒适,比如,她唯一的好朋友离开夏令营后,她就非常孤独了;而且,现在,她变得不敢去参加外面的活动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心理舒适区遵循着不进则退的原则,只有不断地拓展,突破自己的恐惧,增加自己的适应性,才能保留舒适区,进而感觉踏实和安定。

拓展舒适区的四种方法

让孩子学会感谢不安:遇到陌生人我们会感到不安,面对新学校我们会感到不安,处于新环境我们也会感觉不安……让孩子明白,不安虽然让我们不是那么舒服,但却是我们获得成长和突破的契机。因此,面对不安,鼓励孩子先问问自己,它会给我们带来成长吗?然后在内心中对能给自己带来成长的不安真诚地说谢谢,然后接受这种不安,带着不安去朝向自己的既定目标。孩子会发现,用不了多久,这种不安不见了。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成功地拓展了自己的舒适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d_LPmwB8g2yegNDwrL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