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空腹血糖6.5,餐后血糖8.2,医生还要让测糖化,为啥?

2019-10-17   糖尿病同伴

作者: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 王丽

天早上,马凤莲主任诊室来了一位因长期在外,半年没到医院复诊的叔叔,测得空腹血糖6.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2mmol/L。由于叔叔已经半年没到医院诊疗,马主任建议他检查糖化,查看近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以便于调整用药和控糖方案。结果,马主任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了叔叔的拒绝,”不用了,我几乎每天都会监测血糖,都接近正常范围,糖化应该也差不了多少,不用花这个冤枉钱!“马主任仍坚持要求叔叔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最终,叔叔答应明天来检查。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糖友都会有同样的想法:“日常血糖正常,糖化肯定也正常,根本不用查!”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糖友血糖控制得很好,医生还会要求查糖化血红蛋白呢?马主任解释:“糖化血红蛋白和自我血糖监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两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各有优缺点。”

监测随机血糖,是糖友们日常生活中管理血糖的重要和基础手段。它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餐后高血糖、生活事件(饮食、运动、情绪及应激等),以及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有助于制订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能很好的反映糖友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它不受某天血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食物等一时偶然因素的影响,即使在一天当中糖尿病患者血糖忽高忽低,一段时间平均下来的糖化血红蛋白却可能正常;它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经达标,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也应接受2-3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而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之后,马主任又耐心询问起叔叔日常监测血糖的次数及时间,发现叔叔只关注空腹血糖和晚上餐后血糖,其他时间点的血糖根本没测过。听完之后,马主任又向叔叔讲起了血糖监测的频率与技巧。

1、对于血糖比较高的糖友,首先要注重餐前血糖的监测;对于易发生低血糖的糖友,如老年人及血糖控制较好者,最好监测三餐前血糖用以排除低血糖的可能。

2、对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没有达标的糖友,则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以便调整饮食和用药等。

3、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友,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糖友,一定要监测睡前血糖。若睡前血糖低于5.6mmol/L,最好吃点东西再入睡,以免出现夜间低血糖。

4 、对于血糖基本达标,但早餐前血糖较高的糖友,一定要排除夜间低血糖的可能性,这时候就要监测夜间3点钟的血糖。

最后,温馨提醒各位糖友:不仅要根据自身的病情,结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灵活选择每天监测血糖的时间点和频率,更要听从医嘱,及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