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说了:白牡丹就要用85℃水温冲泡,一不留神又被误导了

2019-07-29   小陈茶事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夏天,总是叫人分外想念“凉”的东西。

山间流动的溪水,湃过井水的西瓜,冰镇过的藕粉,当然还有一碗清热解暑的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真正让人贪婪的,还是喝完茶后,舌尖留下的那抹清凉。

茶中自有清凉意。

前段时间,品鉴2016沧海明珠,在它身上仿佛看到了2015荒野冬片的影子。

胶质感丰腴的茶汤,入口清爽的凉茶味,以及咽下汤水后,从喉咙冒出的清凉感。温热的茶汤,入口虽不如冷饮来得爽,但它胜在喝完之后的通体舒畅。毛孔舒张,带走热量,舌尖涌动的清凉感,能让整个人感受到“透心凉”三个字。

心静自然凉,少不了一杯热茶成全。

喝完一泡沧海明珠,感觉五脏六腑都熨帖了,呼吸之间传递着清凉的气息。一碗薄荷水的威力,也不过如此吧。

不过,并不是人人都能幸运地感受到舌尖上的清凉感。

一是本身自带清凉感的白茶,本就难得。

二是冲泡方式,屡屡被曲解,冲泡不得其法,如何还能体会到白茶的原滋原味?

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罢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喝茶更要精致。

随便用粗暴的方式对待白茶,可泡不出鲜爽醇爽的汤感,也难以收获舌尖上的鲜爽与清凉。

尤其是下文罗列三类冲泡例子,堪称错误冲泡的典型,您可不能再道听途说,一一效仿!

《2》

买的2019年牡丹王,商家说新茶不能用沸水冲泡,对吗?

当然不对。

新茶不能用沸水泡,到底是出于真心,还是掩饰?

后者的嫌疑,貌似多一些。

用低温冲泡,更多的原因,是因为白茶的品质不佳,天生有缺陷的茶,经不起沸水的冲泡,温度稍高,本就单薄的叶片瞬间被沸水穿透,一切防线,土崩瓦解。

原本靠叶片这道防线把控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将不受控制,全数释放。泡出来的茶汤,浓度大。甚至对苦味和涩味敏感的茶友,只觉得这茶的味道,差劲。

若是人人都觉得茶不好喝,掌柜还如何销售?

自然,要想出一个万全的方式,让茶友们心甘情愿买茶。

而低温泡茶,就是在这一情况下提出的。

但真正品质好的牡丹王(对应的是国标中的特级白牡丹,民间称之为牡丹王),却不畏惧沸水的冲泡。

牡丹王,紧跟在白毫银针之后采摘,它可以说是被叶片耽误的白毫银针。

看牡丹王的外观,辨识度极高。

芽头和叶背处,覆盖着密集而丰厚的白毫。这些白毫,紧密排列,细细密密地覆盖在嫩叶上。有了白毫的加入,牡丹王绿白相间,看起来十分好看。

这些密集的茸毛,是天然的保护罩,似雄鹰的羽翼,作用极大。它的作用之一——防水。

白毫,不论是长在茶树上,还是被制作成茶后,它的防水作用,仍旧在延续。

这些白毫,在沸水冲泡后,溶解于水中,逐渐褪去的白毫,才给沸水提供了机会,让叶片中的物质,能够顺利溶于水中,提供风味。

低温状态下,只有少量白溶解于水中,大部分的白毫,还是牢牢地附着在芽头,叶背处。叶片中的物质要穿透重重的阻碍,难度大。想彻底地感受牡丹王的毫香与花香,难度不小。

甚至于温度太低,茶叶无法充分浸润,还有大部分漂浮在水面上,滋味极为浅淡。

牡丹王用低温冲泡,不过是商家为品质不好的白茶,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好茶,还是要沸水成全。

在沸水冲泡下,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白茶的毫香、花香,以及各种丰富的滋味享受。

《3》

白茶的品质好,闷泡,蒸煮都没有问题。

品质好,并不是随便泡茶的托辞。

白茶该如何泡,还得根据茶本身的情况而定。并不是一句“品质好,闷泡、蒸煮都没问题”就能解决。

闷泡,不必多说,本就不是最适合白茶的冲泡方法。

至于蒸煮,品质并不是唯一标准,还要加上年份这一指标。换言之,煮茶还是蒸茶,品质说了不算。年份,决定了白茶该用冲泡法,还是蒸煮法。

新白茶,不适合蒸煮。

新白茶,当年制作好,物质还处于活跃期。如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这些滋味物质,含量还是峰值状态。

此时将新白茶蒸煮,无异于是让内在物质过量释放。

过度释放到茶汤里的茶多酚,会在舌头表面形成一层防水膜,在短时间内,你会感觉到涩感的存在,同时对滋味的感知也变弱。

原本用盖碗冲泡新白茶,是鲜香醇爽的汤水,但换成蒸茶、煮茶,汤水将变样,原本的鲜甜爽滑消失地毫无踪影,只留下浓烈的滋味。

蒸茶和煮茶,适合有一定年份的白茶。

经过一定时间的陈化,白茶中的多酚物质,逐渐被包裹起来,或者是转化成其他物质,从而使含量下降,大大降低了煮茶后产生的涩味,汤水才会变得亲切可人,甘醇细腻。

冲泡方式的抉择,品质并不是拥有唯一的决定权。

《4》

白茶都能煮,为什么不能闷泡?没有道理!

道理就是:闷泡真的不适合冲泡白茶。

闷泡的原理,是将白茶置于一个相对密闭的容器当中,比如紫砂壶、白瓷壶、白瓷盖碗等茶器,注入沸水。让茶叶长时间和水相处,长久地泡在一起。

等到三分钟、五分钟后再出汤。

此为闷泡。

闷泡的后果——汤水浓度大,咖啡碱大量释放。

于味蕾而言,闷泡后的茶汤,浓酽,又苦又涩。

于养生而言,闷泡后大量释放的咖啡碱,容易影响肠胃,甚至还会带来痛风的风险,无形当中,与喝茶养生这一宗旨相违背。

喝茶,图的是享受。

闷泡,完全就是在自找苦吃。

闷泡,堪比卸妆。再好喝的一款茶,经过闷泡这一非常手段,也将变得面目全非,十分难喝。

白茶不适合闷泡,却能煮?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煮茶,是持续高温的一个过程,茶叶和水不断发生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中的物质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比如茶多酚会在煮茶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分解,被其他物质所包裹。少了茶多酚提供的涩感茶,茶汤变得更加甘醇,细腻,柔和,顺滑。

这是煮茶的魅力。

但闷泡,却是一个水温不断下降的过程,对于白茶的品质表现,有害无益。闷泡,只是将茶叶中的物质逼出来,却没有给它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蜕变。

大量的茶多酚仍旧残存在茶汤里,入口后自然觉得味道浓而涩,滋味不好。

闷泡与煮茶,看似相同,茶和水都长久在一起接触。然二者的原理不同,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5》

夏季,就快要售罄。

下周,8月8日,立秋就要来了。

一叶知秋。

纵使立秋的步伐必经,但三伏天却不那么善意,仍旧在立秋到来之际,耀武扬威。

暑热才过,秋老虎虎视眈眈而来。

在暑期蒸腾的天气里,当然是要来一杯白茶,一杯经过精心冲泡的白茶。

那成熟敦厚的毫香,馥郁明媚的花香,清新爽口的鲜笋香,都是舌尖上不可忘怀的夏日记忆。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在这个夏季将尽的日子,来一杯你心水的白茶吧。

公子王孙把扇摇。

偷得浮生半日闲。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