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是宝宝成长发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宝宝在行走之前都应该爬够500个小时。
爬行能够促进宝宝很多技能的产生,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一过程。
那么宝宝爬行,对宝宝都有哪些好处呢?
促进运动技能发展。宝宝爬行过程会调动腿、脚、手、手指等身体各个部位,有助于增强手、手腕、手肘和肩膀的力量,而且对今后走路、奔跑、跳跃等大动作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增强对空间理解能力。随着宝宝不断爬行,能够意识到自己和某种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会逐渐了解家中各物品位置的摆放,增加成就感。
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宝宝满屋子开始爬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物,开始会选择绕行,不久孩子就会考虑如何跨越障碍物了。通过不断地尝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大脑发育。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每次爬行都是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促进脑的生长。
促进语言发展。宝宝语言交流的频率,取决于肢体语言的频率,会爬的宝宝不断用自己的身体探索世界,有许多举动带有结果的未知性,所以家长语言的发出频率明显多于不会爬的宝宝。在父母不断的语言提示、肢体语言、行为互动等使宝宝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合理性比不会爬行的婴儿发展要快得多。
增强宝宝的探索欲望。爬行能为宝宝更早、更好地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宝宝的这些学习经验将化为好奇心,让宝宝勇于探险,而且能够培养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心。
爬行还能让宝宝变得更加自信、独立,预防含胸驼背,为日后良好体型打基础。
很多妈妈也会反应:“我们家宝宝不愿爬”“我们家宝宝还没爬就已经会走路了”等等。
我们该如何帮助宝宝进行爬行训练呢?
1、匍行:
用玩具在前方引逗宝宝练习匍行,大人抵住宝宝足底帮助孩子爬行。
2、手足爬行:
大人用毛巾提起宝宝的腹部,使宝宝身体中心落在手脚上,便于匍行。
3、花样爬行:用玩具引逗宝宝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爬行。
4、做示范: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孩子不会或不愿爬行,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趴在垫子上玩爬行的小游戏,能提高宝宝爬行的兴趣,更有利宝宝学习。
正常情况下,宝宝应该是双手、双膝支撑地面,然后交叉向前移动。可有时我们也会发现宝宝爬行时姿势很奇怪,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有问题,只是需要多加练习而已。
宝宝都有哪些奇怪的爬行姿势?
肚子贴地爬:宝宝在学习爬行的初级阶段,还不知道如何用力,或者臂力不足以支撑自己的身体时,他的肚子会紧贴地面,趴在地上挥舞着双臂和双腿,却无法前进。这种在比较胖的宝宝也比较常见。
螃蟹爬:由于宝宝的手臂肌肉发育比腿部肌肉更好,导致在宝宝刚刚学会用力移动自己的时候,可能出现倒退或者横着走的现象,所以有时候宝宝想去够一样物品,却反而距离越来越远。但请放心,慢慢他就学会向前爬了。
匍匐爬行:有时候,宝宝爬行时,总是只用一侧的胳膊和腿,肚子贴在地面上向前挪动,感觉像是解放军在匍匐前进似得。这可能是因为宝宝还没有掌握双侧肢体的协调性,还要加强爬行训练才行。
熊爬:宝宝的胳膊、膝盖挺的笔直,用手和脚着地,看上去像一只熊在爬行。这种姿势往往出现在爬行的后期,也就是正在向走路过渡。过不了多久,你可能惊奇的发现,宝宝突然扶着家具站起来了。
手着地向前挪动或者滚动:有些宝宝的动作看起来根本不是爬行,比如坐在地上用双手撑着地面向前挪动,也可能用手和膝盖撑着乱滚,这些情况宝妈都不用大惊小怪,只要孩子能学会协调每一侧身体,并且同时使用手臂和腿,就没什么可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