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假哭”,家长“置之不理”?你的“无知”只会害了孩子

2019-08-10   小C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夏夏前段时间说到自家的孩子最近一直哭闹不断,旁边都要人守着,有时哄着哄着睡着了,刚放下孩子就又醒过来了,总是一分钟都离不开人。而且,孩子醒着的时候,想让他自己待一会几乎是不可能的时候,夏夏一离开孩子的视线一会,孩子准会大声哭闹,总是要看到她才安心。

夏夏说:"不过奇怪的是,每次只有有人一抱或是有人守着,孩子立马就不哭了,偶尔还会陪着大人玩,一逗他就还笑得很开心,孩子就只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才会哭闹的,你说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都这么机灵的?"

虽然有时孩子总是哭闹,让父母很累、很烦躁,但是如果家长总是频繁出现假哭的问题,家长应该庆幸一下,因为孩子很聪明,懂得这样来吸引大家的关注,长大也是个乖巧的孩子。

孩子出现假哭有着背后的原因,父母需要多加了解,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子才能避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一直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也不是科学的做法,别让自己的无知毁了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注意去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知识,科学应该孩子的哭闹。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和夏夏一样的状况,孩子总是喜欢以哭闹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虽然很闹人,但在孩子假哭的背后隐含的是孩子的高技能,家长要多上点心。

孩子总是喜欢"假哭"?这是好事!

日本学者中山博子的研究指出,喜欢"假哭"的孩子以后可能更加聪明。我们来详细看看这项研究:

它主要是通过影响记录来密切地观察孩子的哭泣习惯,并且分析孩子每次哭泣前后的情绪变化和影响,结果显示,孩子大部分的哭泣是由负面情绪引起的,在少数情况下,哭泣是因为积极的情绪。有些还是似乎会通过故意的哭泣来引起家人的关注,当父母靠近或拥抱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主动停止哭泣。

另外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假哭"能促进孩子自身表达能力,有利于孩子情绪的发展和表达,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假哭呢?其实这些都是有原因的,父母需要了解一下。

  • 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现在父母应该知道了吧,孩子假哭是为了让大家的关注转移到自己身上,也许看起来很任性,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出现以自我为中的思维方式,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 孩子想要"引起关注"。

家长再细心一点地去观察孩子的哭泣,你会发现孩子这样子也是有技巧的,如孩子哭的时候中间会适当地停止,停下来看看家人有没有反应,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要怎么做,真的是有预谋的行为啊!

这表明孩子不仅是通过假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懂得去辨别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实在是坑啊)。

但我们应该承认的是,通过假哭,孩子能够很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亲子间的互动对孩子长大后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是很有帮助的。

  • 孩子在探索未知的世界。

不要以为哭就是简单的动作,这也是孩子对"哭"的一种探索,孩子也是很好奇"哭"到底是什么东西的。有时候,孩子还会以为"哭"是一种游戏,所以孩子总是会以假哭的方式来和家长玩,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对外界的探索和体验,是孩子在不断成长的过程。

"置之不理"是正确的做法么?

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有时总是很无奈,抱也不是、不抱也不是,有人就说不用理,让孩子哭,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老一辈的总是认为,孩子一哭闹就抱孩子会养成习惯,让孩子学会以哭闹的方式来缠着家长、什么都做不了。

但是,有些家长就是忍不住,听到孩子的哭闹就去哄孩子。其实这些都是极端的做法,简单的置之不理或是一下子就反应都是不合适的做法,我们来详细说说。

置之不理会给孩子养成一个"条件反射式"的行为习惯。那就是,假哭不能吸引大人,也得不到拥抱的,哭了也没用。这样几次简单循环后,孩子自然就学乖了,不会再出现假哭的行为,这也就是著名的"哭声免疫法"。对付爱哭闹的孩子,这一招的效果是显著的,在短时间内就能见效,成为很多家长的育儿宝典。

但是,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严重的话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用这样极端方式养育出来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并不是成功的。有些孩子在成人之后出现性格缺陷问题,例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变得乖巧,实际上却是抹杀了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和对父母的信任,孩子变得笑、不爱说话,就像个没有情绪的玩偶,即使遇到问题或是受伤,他们也不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或是寻求家长的帮助。

对于孩子的"假哭",别让“无知”对孩子造成伤害

对于孩子置之不理就是护士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感受不到温暖,让孩子变得冷漠、不懂得表达情绪,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对于孩子的假哭,科学对待还是正道。

  • 分辨孩子哭泣背后的原因。

哭泣是孩子表达的方式,有时孩子的哭泣是在表达自己不舒服、害怕或是不安的情绪,不只是简单为了吸引家长的关注,找出孩子哭泣的原因,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子孩子就不会总是出现哭闹的行为。

  • 慢慢淡化孩子的"无理哭闹"。

当孩子的假哭只是为了得到某些东西的时候,家长需要保留自己的底线,不要总是由着孩子的性子,懂得拒绝或是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当做什么都没有看到。这样子能够慢慢淡化孩子的功利意识。

如果家长总是过分关注孩子的行为,一不小心就会助长孩子这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家长要慢慢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懂得这样的方法是不正确的、没有效果的,孩子就能改正这样的坏习惯。

  • 父母要多给孩子关心和爱。

孩子出现假哭的行为,本质上是为了吸引大家的关注,说明平时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太少,孩子对于爱和拥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孩子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吸引关注。如果孩子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安全感,那么这样的方式就失去了意义,孩子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孩子对于世界的感受都是通过父母的,你给孩子什么,他们就感受到什么,自然学会了什么。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会用哭来表达,如果父母过去轻拍一下或拥抱孩子,他有了安全感就会安静下来。当孩子感到孤独的时候,也用哭来表达,过去安抚一下、陪伴一会,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温暖的。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