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小雪时节,天气寒冷,阳气潜藏,阴气始盛,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按照中医五行学说,冬与肾相应,而黑色入肾,所以此时养生要点是滋阴潜阳、养肾补肾,饮食上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紫米、黑花生、黑小米、香菇、紫菜等,它们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以抵抗寒冷,而且能够润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今天就介绍一下大家非常熟悉的黑木耳。
何谓黑木耳
黑木耳,又名黑菜、木耳、云耳,属木耳科,木耳属,为我国珍贵的药食兼用胶质真菌,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保健食品。我国是黑木耳的故乡,中华民族早在4000多年前的神农氏时代便认识、开发了黑木耳,并开始栽培、食用。《礼记》中也有关于帝王宴会上食用黑木耳的记载。目前,黑木耳在我国的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沿海各省份均有种植。
黑木耳生长于栎、榆、杨、榕、洋槐等阔叶树上或朽木及针叶树冷杉上,密集成丛生长,可引起木材腐朽。生长在不同树木上的木耳称谓不同,其功效也有差异。据《本草纲目》记载,桑耳主治女子漏下赤白、血病腹内结块、肿痛,还可以治愈鼻出血、肠风泻血,利五脏,宜肠胃气,排毒气;槐耳主治五痔脱肛、下血疗心痛、妇女阴中疮痛、治风破血、益力;柳耳补胃理气等。此外,其他的木耳都有自己的疗效特点。
中医认为,黑木耳性味甘平,具有清肺润肠、滋阴补血、活血化瘀、明目养胃等功效。能用于治疗崩漏、痔疮、血痢、贫血及便秘等症状。
自古以来黑木耳就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食用之上品,它不仅滑嫩可口,滋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享有“素中之肉”、“素食之王”的美称,是久负盛名的滋补品。据现代科学分析,黑木耳干品中蛋白质、维生素和铁的含量很高,其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尤以赖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为丰富。
关于黑木耳的现代药用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先发现它有显著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从而引起世人关注。随后的30余年至今对黑木耳多糖展开了大量的药理研究,揭示了黑木耳广泛的生理活性和极高的药用保健功能。现代研究证实黑木耳有降血脂、抗血栓、抗衰老、抗肿瘤等功能,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作为食品配方用料,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健食品资源。
三款黑木耳药膳
黑木耳红枣粥
黑木耳红枣粥
【配料】黑木耳30克,红枣5颗,粳米100克。
【做法】将黑木耳用温水浸泡1小时洗净,与粳米同入锅,加水适量煮粥。粥沸后,加入红枣,再稍煮一会即成。每日早晚温热食用。
【功效】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补血,补脑强心。
黄精炒黑木耳
黄精炒黑木耳
【配料】黑木耳150克,黄精15克,料酒10毫升,姜5克,葱10克,盐3克,鸡精2克,植物油35毫升。
【做法】将黄精润透,切片;黑木耳用温水泡发,撕去蒂头,撕成瓣状;姜切片,葱切段。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随即下入黑木耳、黄精、料酒,炒熟,加入盐、鸡精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凉血止血。适用于肠风、血淋、崩漏、痔疮等症。
糖醋黑木耳
糖醋黑木耳
【配料】水发黑木耳300克,荸荠50克,酱油30克,白糖20克,米醋15克,湿淀粉5克,鲜汤25毫升,熟花生油10克。
【做法】黑木耳用冷水浸发后洗净,沥干水分用切菜刀切片;荸荠洗净后去皮,用刀拍碎。炒锅中倒入油,烧至七成熟时,把黑木耳、荸荠下锅,先煸炒片刻,再加入酱油、白糖及鲜汤,待汤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再加入米醋,淋适量熟油后即可出锅。
【功效】清肺润津,美容养颜。降血压,降血脂,增强身体免疫力。
作者介绍
张向群,航天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20余年,师承名家,主攻温病,擅长对老年病、消化系统疾病、男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努力钻研,致力于医药知识普及,主持或参与编辑多部医学专著和健康科普读物,发表医学论文数篇。曾在北京电视台《健康生活》栏目做专题讲座,在航天科工大讲堂及航天科工各下属单位做健康养生讲座,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