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内火 平安度春
在中国,“上火”这件事深入人心,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疔疮肿毒,尿黄便秘,老百姓都会将其归于“上火”。
中医认为,人体中包含阴阳两方面,阳气有温煦的作用,而阴精则有防止人体过热的作用,阴和阳互根互用,相互制约,最终达到一种平衡。如此,人体功能不仅可以正常运行,人体中的寒热也得以平衡,既不太冷,也不太热。如果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阳气过盛,或阴液不足,就会引起上火,也就是中医里所说的热证,其中感受热邪,阳热过剩引起的是实热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火”,阴液不足,阴虚阳亢引起的是虚热证,也就是“虚火”。然而无论哪种,都会破坏平衡,使人体转向热的方面。这种热证,从程度上来说比较轻,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自愈,不过如果调护不当或有其他加重因素,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出现支气管炎、肺炎等等。
那么,上火是不是病呢?现代医学如何认识呢?整体说来,上火是一种炎症反应,其中包括感染性炎症、非感染性免疫性炎症和神经源性炎症。
在中医和西医看来,上火都不算病,可以归纳到亚健康或亚临床的领域。如果从现代的应激学说来看,我们认为上火是一种属于代偿范围内的急性应激反应。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短时期的自我调整或简单的干预恢复到正常。
上火有哪些表现?
总体来说,“上火”的表现,就是热性症候的表现,机体会呈现出机能亢进的状态。
有人把热证的表现概括为“数、红、热、干、乱”。数,就是快,即心率快,有时会有心慌的自觉症状;红,是指面色或病变局部颜色发红;热,是指体温或病变局部温度升高;干,是指黏膜干燥,分泌物减少,表现为口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等等;乱,是指心神的烦乱。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爱上火?
有些人似乎天生爱上火,也有一些人在年龄增长、生活改变、体质变化后变得特别容易上火。有时是吃一顿羊蝎子,或者麻辣烫,有时是吃一点补药,就会出现嗓子干疼,牙龈肿痛,或是出现疖肿,口腔溃疡,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尿热尿痛等等,非常痛苦。
上火是身体阴阳失衡,那么容易上火的人就是存在体质上的阴阳失衡。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实热体质,是指身体里本身阳气亢盛,因此当接受热性的食物或能量以后,就会出现热证,表现出“上火”;第二,虚热体质,是指身体里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导致虚火上升。因此,当服用热性食物后引起阳气更亢盛,阴液更加不足,导致“上火”出现。
哪些因素会引起上火?
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体质因素,饮食也可以引起上火,一般是指热性食物,比如肉类中的羊肉、狗肉、鹿肉、虾、带鱼等,水果中的龙眼、桂圆、哈密瓜、车厘子等,蔬菜中的韭菜、蒜薹,葱、酸,以及许多香料、调料等。除此之外,药物也是引起上火的原因之一,黄芪、人参、鹿茸等温补药物都可能引起上火。不良情绪也会引起上火,比如愤怒,忧思,悲伤,过喜,可能引起心火或肝火。疾病也是引发上火的因素,比如发烧之后常常出现口周疱疹。天气变化也会引起上火,比如换季时,春夏交季,或者干燥少雨的季节,人体容易上火。生活习惯与上火也有很大关系,经常熬夜的人往往是上火的易感人群。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在“上火”时分析原因,并根据这些因素预防上火的发生。
如何辨别实火和虚火?
中医讲求辨证论治,辨证准确,对症用药,才能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病变部位:鲜红肿胀,疼痛剧烈是实证,淡红干燥,疼痛隐隐是虚证。
发病特点:发病急,病情严重,见效快为实证,发病缓,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不易缓解是虚证。
心火:实火舌起泡,虚火舌头红
肺火:实火嗓子疼,虚火易干咳
肝火:实火眼发红,虚火目干涩
胃火:实火多牙痛,虚火易胃痛
常见上火问题应对方法
咽痛
咽痛发干,疼痛不适,是春季人们最常出现的“上火”症状之一。冶疗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春季清咽汤:菊花、金银花各10克,生甘草、胖大海各6克。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具有疏散风热、利咽清音之效。主要用于肺经实火所致的咽痛音哑、口燥干咳的治疗。
川贝炖梨水:雪花梨切块,与川贝3.5克同炖20分钟,加冰糖少许,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疗阴虚肺热所致的咽干,干咳,少痰等症。
口疮
在春季,很多人都有过长口疮的经历。除明显的疼痛外,严重时还伴有全身的症状,如低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4-5 天后,红晕逐渐消退,疼痛缓解;8-14天后溃疡可自行愈合,且不留瘢痕。
莲心竹叶茶:莲子心2克,竹叶5克,泡茶饮用。有清心降火,清热利尿之功效。适合心火旺盛引起的口疮,局部红肿疼痛,小便黄。严重者可加服牛黄上清丸。
百合生地汤:百合15克、生地10克煎汤代茶饮。可滋阴清热,治疗阴虚火旺引发的口疮,口干,舌红,盗汗等。可选用口炎清、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眼睛干涩
春季常见眼睛不适,干涩模糊,或见迎风流泪,目眵增多,目赤,伴有急躁易怒,头晕耳鸣,口苦咽干等症。
清肝明目茶:菊花3克、桑叶5克、枸杞子10克,泡茶饮用。有清肝火,滋肾阴的功效,适合肝火旺兼有肝肾阴虚的情况。
流鼻血
中医有“春病善衄”的说法,春季肝火旺盛,木火刑金,出现肺热衄血,表现为鼻腔干燥,发热,时有出血,舌红苔薄,脉弦滑。
茅根藕节饮:白茅根30克,藕节15克,煎水,代茶常饮。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适合肝火犯肺引发的衄血。
注意事项
1、分清脏腑虚实,辨证用药
心火:导赤丸
肺火:羚羊清肺丸
胃火:牛黄清胃丸
肝火: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
肾火: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2、吃对食物能去火
实热:苦能泻火燥湿,寒能清热(苦瓜、苦菊、油麦菜、芹菜、黄瓜、茭白、苋菜、白菜、西瓜、甜瓜)
虚热:酸甘寒清热养阴(西红柿、豆腐、菠菜、百合、梨、荸荠、甘蔗、柠檬、苹果、芒果、菠萝)忌利尿
3、去火也要因人而异
素体脾胃虚弱,胃胀腹泻之人应避免过于苦寒伤胃及寒凉之品,以免伤及脾阳。
方法:1、选择较为温和的药物,2、饭后服用,3、减量服用。
4、火气压不下去,反反复复是怎么回事
有些人有体会,上火症状有时吃药可以短暂缓解,但停药后会有“反跳”现象,再吃药还能控制,然而停药又有反复,就这样缠绵难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服用苦寒药物会损伤人体的津液,导致虚火内生,引起虚实夹杂的复杂现象,既是“苦寒化火”的现象。因此在去火的过程中,不宜一味运用苦寒药物,要注意辨证,阴虚时要滋养阴液,郁火则配合清热疏散的药物,标本兼治,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上火的问题。
作者:航天中心医院中医科 郭旸
编辑:公众健康促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