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是如何建成的?

2020-08-21     豫记

原标题:焦作是如何建成的?

高校界有一桩公案:2009年,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举办建校100周年的“百年校庆”;2019年,三所高校又都各自举办了建校110周年校庆。看看它们的建校史,你会发现,有好几十年是雷同的。特别是中国矿业大学与河南理工大学均认为自己才是三校的共同前身——焦作路矿学堂的正统继承人。为此,三校之间的校友等各方还发生过不少的争执。

———— 手动分割线 —————

1896年,甲午海战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一个叫康门斗多·恩其罗·罗沙第的意大利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调查中日战后情形 ”。

但这并不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

罗沙第以代理牧师的身份在豫、 晋、 陕三省交界地带游走,最终,他将脚步停留在焦作,被那厚厚的煤层惊呆了。

焦作的煤早在战国时期已被发现,焦作人在唐代开始熟练掌握凿石取煤技术,到元代时,出生在这里的科学家、理学家许衡,不无自豪地用“卧牛之地,日进斗金”来形容煤炭业的辉煌。

及至明清,焦作人采煤的主要用途,依然是作为冶金炼铁、焙烤陶瓷的燃料。

罗沙第来到焦作时,这里100余家煤场坐拥800多座土窑,每天出煤一万来斤,其开采量显然未入罗沙第法眼。

1897年,老罗在返回英国伦敦之后,立即和金融大鳄罗斯切尔德——洛希尔家族组建了英意联合公司。

次年,这家外资企业来到焦作,被称为福公司。

福公司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外资企业,后来也成了在中国经营煤矿最长的外企。

清政府原本不允许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开办矿山,但搁不住随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的接连战败,大清帝国不得不搞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福公司的经理刘鹗,就是写《老残游记》那位,让自己的儿女亲家、安徽人程恩培和云南人吴士钊在河南办了一家豫丰公司。

这两位一个是分省补用道,一个是翰林院检讨,他们上书河南巡抚刘树堂,要求以豫丰公司名义批准向福公司借款开矿,并转请福公司办理矿务。

此事经过李鸿章的斡旋,最终惊动了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庆亲王奕劻。

弈劻和李鸿章同属清王朝的改革派,对这个最大的外资企业礼遇有加,我们无法揣度清政府是否也有招商引资饥渴症,但1898年6月21日,弈劻亲自主持了豫丰公司与英国福公司的签约仪式。

《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定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 》(简称 《河南矿产章程 》)赋予了英国福公司“专办怀庆左右、黄河以北诸山各矿”的合法采矿资格。

此后, 福公司在河南、山西两省交界的怀庆府修武县老牛河(今焦作市解放区)一带建立基地,拉开了焦作百年煤城的发展史。

1906年2月, 英国福公司第四号井开始出煤。

1909年初,福公司《河南交涉洋务局与福公司见煤后办事专条》中签字,并在哲美森厂附近的西焦作村购地8.1亩建校。“焦作路矿学堂”由此成立。

根据双方协议,“路矿学堂议定本年春季开办,除饭食由学生自备外,所有堂中宿息、舍宇、游戏场以及教习员司、夫役薪工、书籍、文具、仪器、标本、灯火、煤水,统归福公司筹给。”

1909年3月1日,焦作路矿学堂举行开学典礼,首批招收学生20人,聘请英人李恒礼等4人和华人陈筱波等为教习。

但在1913年12月,路矿学堂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便以“公司投资甚巨, 收效甚迟”为由,停办了这所外资企业在中国最早创办的私立矿冶高等学府、河南省建立最早的私立高校。

此前的1907-1909年的三年中 , 福公司帐面净利达13.8万余英镑, 其平均盈利率达9.16%, 最高年份平均盈利率竟达13.87%;而在同一时期,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盈利率, 却很少超过11%。

即便首期只有20名学生毕业,这批学生在当时的中国也是弥足珍贵的人才。

资料显示:甲午战争前, 全国矿业人才仅有数十人(留学);1895-1910 年, 留学矿业人才也不到70人。

国内仅有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等设有矿务工程;到1911止, 也仅有14人完成学业并获得毕业文凭。

此时,清王朝已经大厦倾倒,民国之初百废待兴。

1915年,由华商所组成的中原煤矿公司找到英国福公司,希望共同承担焦作路矿学堂的经费,是年5月7日,英国福公司与华商中原公司合组福中公司,学校更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归外交部河南交涉署直辖。

直到1926年福公司停办,学校的经费基本上就由中原公司来承担了。

之后,焦作路矿学堂历经了数次迁徙和更名,1931年易名“私立焦作工学院”,校董会主席是时任河南省主席刘峙。

1937年因抗战爆发西迁山西,次年与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组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

抗战胜利后又分别在洛阳、郑州和江苏苏州短暂复校。

直到焦作二次解放,学校才重新回到焦作,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

可好景不长,1950年1月,焦作工学院划归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领导。

半年后,燃料工业部一纸调令,焦作工学院整体搬迁到天津,为筹建中国矿业学院做准备。

再后来到了1952年秋天,工学院正式落户北京海淀,成了大家都知道的中国矿业大学。

留个河南的,只有继承了焦作路矿学堂校址的河南理工大学。

一定程度上,焦作路矿学堂直接为中国近代矿业工程教育构建了专门机构,奠定了矿业教育乃至整个工科教育的基础, 推进和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更对焦作这座城市影响深远。

再说回学校本身。

在2009年两校的100周年校庆上,中国矿大向河南理工赠送了“中国矿业高等教育发源地”的石头,而河南理工则送给矿大“焦作路矿学堂”的大门。

两校就校史问题达成和解,共同进步。

梦鱼 | 撰文

蓝家夏夏 | 版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PUpD3QBd8y1i3sJxj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