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这样的韭花酱河南人能夹一星期馍

2020-08-14     豫记

原标题:秋风起,这样的韭花酱河南人能夹一星期馍

韭菜在平常百姓家很常见,韭菜花可能少一些,而谁能知道这个菜可以变着花样吃,并且还有一肚子历史文化。

生生不息的韭菜

秋雨连绵的周末,早起从菜市场里买回两斤豫东小山羊肉,还有一把翠绿的韭苔,打算美美煮些羊汤喝,再做一盘蒜苔炒肉。

坐在桌边,一根根掐择韭苔的老根时,一股熟悉而久违的清香,萦绕房中。便想起有关韭菜的种种滋味,制作那些美味的亲人和当时的温馨。往昔美好的回忆顿时充溢心中。

小时候有个要好的邻村同学,叫温粉菊,她家种了一大片菜园子。

有一年春天,她来学校时带了一包土送给我,包裹在湿润泥土里的,是簇生在一起、带着根须的鳞状锥形球茎,说这就是我平日里最爱吃的韭菜的根。

放学后她和我一起回到我家里,用铁锨翻挖开院墙边空地的土,把那些韭菜根埋了进去,说等过一段就会发出来鲜嫩的韭菜芽。

这是我第一次种韭菜,没有经验,长出来的嫩芽又细又黄,像漫画《三毛流浪记》里主人公的头发。

中学时读到老杜《赠卫八处士》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顿觉唇齿生香,口涎欲滴,遥想诗人那位少年故交,也是风雅之人,我们乡下都是拿镰刀割韭菜,人家却用刀剪。

韭菜一茬一茬地被割掉,又一茬一茬地生长起来。民间称韭菜又名懒人菜,因为只要种一次,就可以割了又长,长了又割。它寓意着人口的增加,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因其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抗寒耐热,到处都有栽培,又被称为丰本、草钟乳、起阳草、长生韭、壮阳草等,在中医里,它也被称为“洗肠草”。

韭菜的叶子、花葶和花朵均能作为蔬菜食用;种子等可入药,具有补肾,健胃,提神,止汗固涩等功效。

追溯中国人吃韭菜的历史,当开始于春秋时代。《诗经·七月》里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春四月之初用小羊和韭菜祭司寒之神,可见韭菜在中国食用的悠久历史以及在当时的珍贵。

雅俗共赏的神菜韭花

春天的头一茬韭菜,俗话称为“头刀韭菜”,最先挨刀被割,叶片肥嫩宽短,可生吃,辛辣中带着微甜,配鸡蛋炒菜或配羊肉、大肉包饺子、蒸包子也最出味。

待一茬又一茬地长出来,便没有了初春萌芽时的生机饱满,叶子越长越细瘦,姿态越长越疲软,一行行在风中雨里凌乱凄惶。

冬季在温室中培育的韭菜,因不见日照,在黑暗中生长,颜色浅黄,被称为“韭黄”,嫩而味美。宋人最爱食用这种菜,王千秋《点绛唇·春日》词说:“韭黄犹短,玉指呵寒剪。”

到了夏天,长老了的韭菜,会从叶子根部中心发出一根细长的茎,四棱形稍硬,称为韭薹,有的地方也叫韭葶,顶端举着一个包膜未破的小花骨朵,趁嫩抽出,洗净切成一寸长的小段,配着肉片爆炒一下,清香爽口,除了一撮盐、一勺生抽,其他任何调味品都无需加入。

及至盛夏时节各种菜蔬上市,韭菜便成了等下之物,吃起来残渣塞牙、滋味发苦,所以农村有“六月臭韭菜”之说。

等到韭薹顶端的韭花绽放开来,又是别一番的美味。

韭花的食用有据可查的是在汉代,《齐民要术·种韭》引汉代崔缇《四月令》说:“七月韭菁“。“韭菁”即韭菜花。

这种秋天里绽放的白色花簇,白色的包膜未破时称为韭白,嫩时可摘下炒菜吃,不过时令太短,在市场上每年也只能是见到一星期,时间一过,韭花结籽,韭白枯老,结子变硬,不能用来炒菜吃,不过等到韭花再长成熟些,那味道便愈发浓烈诱人。

原本以为韭花是籍籍无名的山野农家小菜,谁知前一段习书法时读帖发现,它竟然曾引发了风雅文人的创作灵感和激情。那就是闻名于世的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

韭花帖

《韭花帖》为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同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王徇《伯远帖》并称为“天下五大行书”。

杨凝式是五代时梁、唐、晋、汉、周五朝元老,官至太子太保,一生狂傲纵诞,人称“杨疯子”。

有一年秋天,杨凝式一觉醒来,已是午后。杨凝式觉得有点饿,这才想起中午没有吃饭。恰在此时,宫中给他送来了一盘韭花,吃起来特别美。为表达感激之情,杨凝式当即写了一封谢折,其中有“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然后派人送往宫中。

《韭花帖》共7行,章法独特,字句疏朗,笔致萧散,澄静精绝。因为是笔札,随手而写,每个字都趋于平和简静,意趣闲逸,而通篇又具装饰意味,给人一种疏宕旷远之感。

在字的结构上也极富变化。清代王文治为此写诗说:“韭花一帖重谬琳,千古华亭最赏音。想见昼眠人乍起,麦光铺案写秋阴。”

本是一封不经意写就的手札,连杨凝式自己也未在意,哪知后来竟成为传世之宝。

这幅颇具传奇色彩的绝世之作,其缘由只不过是一盘韭菜花。韭花,也算是雅俗共赏的神菜。

冬天的美味韭花酱

中秋前后用韭菜花制作成的韭花酱,是冬天里的一道美食,最适合配着羊肉来吃,尤其是吃涮羊肉时,将切得薄薄的肥羊肉,一片片放进热沸的浓汤里涮一下,再蘸着调配好的韭花酱,滋味鲜美到令人赞美人生。

元人耶律楚材《鹿尾》诗道:“韭菜酷辣同葱薤,芥屑差辛类桂姜。”

韭花酱除了是涮羊肉必不可少的调料外,还是东北特色菜“川白肉”的必备佐料。

滋味鲜香提神的韭花酱,制作方法其实十分简单。

记得从前在老家,每年秋天外婆都要采摘一两筐半开的韭花,洗净后用竹筐盛着端到村头的石臼边,一小把一小把放到石臼中,手握青石锤头上面插着的短木棒,一下一下地将韭花和辣椒、香椿叶子混合捣碎成泥,再用勺子挖出放进陶罐里,加盐密封。

几天后即可食用,微辣中韭香四溢,且经久不坏。

前几年秋天,我偶然说到想吃自家手工制作的韭花酱,中午回家便看见姐夫从集市上买回一堆韭花。

晚上,老妈、我的小儿一起在秋夜的灯火下,用家里的粉碎机,将食材一样样绞碎,腌好的韭花酱,虽仍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但寡淡了许多,只是那同老母、小儿一齐合力炮制美味的温馨氛围,又成了最珍贵的记忆场景。

今天的我们,貌似远离了献羊祭韭的时代,却不知不觉活成了郁郁葱葱的韭菜,一茬又一茬地接受着光阴收割机的采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生丽| 撰文

蓝家夏夏| 版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O4j7HMBd8y1i3sJxdk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