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最可爱的人

2019-05-30   扶风同城

最可爱的人

文/张权

午井镇位于扶风县西南,南邻眉县,西接岐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曾经是张载晚年推行井田制的地方。大概是受到张载关学遗风的影响吧,这里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尤其是午井初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苦心钻研教学,教风严谨,爱生敬业,乐于奉献,以校为家,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门口过古会,老师们都不知道,偶尔出门才发现:“噫,咱午井今天还过会呢?”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在这个神圣的校园中每天都演绎着太多的故事与感动。

这一群人,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上课、批改作业。他们为了抓学生的学习,用已经喊得嘶哑的声音继续给孩子们讲解着,认真分析着每一道题,每一个思路。嗓子实在撑不住了,很多老师自己买了扩音器,依旧在认真地为学生讲课。

这一群人,他们不能生病,也不敢生病。有时候家里打来电话说:“孩子感冒发烧了”。她们心急如焚,但还是坚持把手头的工作做完。你们见过老师的孩子生病的情形吗?见过她们提着吊瓶在备课吗?她们一边照看孩子,一边还要不知疲倦地批改作业;一边吃着药,一边还要备第二天的课。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任课老师就是班主任。他们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洗漱刷牙都顾不上,急匆匆赶往学校,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半,有时要到晚上九点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早晨,别人还在梦乡,他们已经站在教室里;晚上,别人早已进入梦乡,他们还在准备着各级各类的检查材料,准备着第二天的课务,有时候彻夜难眠。这里的老师们由于工作压力大,有的失眠、有的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作为班主任老师就更辛苦了,如果遇到好的班级,你还能稍微轻松一下;如果遇到班上有那么几个刺头儿捣蛋鬼,经常不做作业,还惹是生非,班主任的苦日子就来了,你只好慢慢地和他们熬吧!有时候你刚有时间了,连一口水都没有顾上喝,广播通知又要开什么紧急会议,不是扶贫就是完善各种资料,要不就是安全方面的问题。你好不容易回到房子里,还没有来得及稍作休息,手机来消息了。班级群,家长发信息:“张老师,我家孩子今天来时状态不太好,麻烦你帮我看一下。”“王老师,我家孩子最近学习怎么样啊?”“李老师,我家孩子最近回到家不和我说话。”“罗老师,我家孩子胆子小,你上课时多提问一下,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老师们还要一一耐心解答这些家长的问题。当然了,作为老师还是很欢迎家长问孩子的一些问题和在学校的一些表现的,因为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家校配合的。老师们的工作是做得很细的,不但要从教学上做中长期规划,还要从学生的成长方面做规划。

有的人会问:“当老师很轻松呀,就那么几节课。”他们就不知道那几节课背后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要熟悉教材,你要备写教案,你要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完了你还要检查,督促,根本就不是那回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还要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学习“钉钉”、“学习强国”等一些学习软件,这期间再夹杂一些校本研修,网上的国培计划学时类培训,政治业务笔记等,你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写各类总结,反思等。就这样的一群人,尽管如此,他们依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依然忘我而无私地奉献着。

有时候,有的学生病了,家长一时半会儿联系不上,你还得自己开着车将他们带去看病,还要垫付医药费。当然了,学校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事迹,这已成为常态。

就拿我校的王艳老师来说,她平时把学生抓得特别紧,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每一次布置的地理作业,把没有完成的和没有记住的学生叫到备课室,一个一个地提问,一个一个地督促着背诵。在上宋轮换监考时,我和她半开玩笑地说,“你下这么大的功夫,万一考不上全县第一,岂不是很失望!”她说了这样一句:“我不为第一,是为了良心而工作。”这句话令我很感动,为了良心而工作,多么朴实而平凡的话语。

还有我们七年级组的田军强老师,他老人家也快退休了,依然带了七年级五个班的政治,一个班的历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在前两天学校开期中学法总结会时,田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咱工作凭的是良心,在岗位上,只要有九分力气,咱也就出到十分上了。”这些话语就像金子一样在闪光,朴实的话语透着金子般的心灵!午井初中,有这些老师,夫复何求?

还有我们的罗智强老师,他很有爱心,也很有善心,他时不时地接济一些在学校里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买饭票,我都发现有好几次了,有时候将家里不用的衣服洗干净,包装好捐邮到贫困山区。我们曾经的李广宁校长,现在成了我们午井镇的教育专干。就我知道的,他曾经接济我校的一些贫困学生,还勉励那些孩子好好读书,就在去年冬天,还给一个叫李博的贫困学生买了一件羽绒服御寒。我们的史校长,虽然来我校时间不长,但是他有时从扶风北乡带一些特产、馒头,分给住宿的学生吃。遇到一些单亲或父母伤残的学生,只要他知道了就特事特办,让她们在学校灶上免费吃饭,尽量把国家的好政策给这些贫困孩子享受上。

这样一群人,他们从民国二年建校后的窑洞中走来、他们从那泥泞的操场走来、他们从那点着煤油灯下的辅导班中走来、他们从穿过教室窗户的光影中走来,他们甘为人梯,让一期又一期的学生从他们的脊梁上踩过;他们又甘为接力,将这奉献的精神传承着。一句“为了良心而工作”;一句为了“只要有九分力,也要出到十分上来”的话语而工作。

他们是那样的率性,那样的朴实,在这所乡村初中默默地坚守着,就像那乡间不起眼的野花、野草一样,你来与不来,我自盛开;你采与不采,我依然存在,不媚不俗我自安好,这就是午中人的文化,也是午中人的精神。

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无私的奉献者,是雷锋精神的诠释者,他们是午中学生及家长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校对:武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