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上次参加家长座谈会,听到很多家长说自己家的孩子做事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的时候,孩子顶多安静坐个三分钟,然后就开始不看黑板,不听老师讲课了。要么在书上涂涂画画,在自己小桌子底下倒腾些什么,要么就是东张西望,找其他的小朋友说话,总之就是很难专注地去听课。放学回家写作业也很拖拉,心思根本不在上面,打开作业,没做几题,又是渴了要喝水,又是饿了要吃东西。
过了一会儿,又说水喝多了要上厕所。经过客厅看到电视机又想到动画片要开始了,又要看动画片了。就这样拖拖拉拉,原本半个小时的作业拖成了三个小时才勉强完成。
但是要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很难专注,令家长惊奇的是,孩子读连环画,看电视,还有玩游戏的时候却十分投入,很难干扰。甚至好几个小时都不会动一下。有些家长说道,自己的孩子虽然很多时候不愿意认真做作业,但是只要到考试的时候,如果他想考好,他会一整天都坐在那里认真复习,并且最后考得不错。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孩子也并不是就完全没有专注力,但是当需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时,孩子却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总是分心。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拥有专注力呢?今天,孩子就来介绍一下如何运用《全脑教养法》中第五章讲到的方法让孩子更具专注力。
《全脑教养法》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大脑、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领域不断研究后写下的。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鼎力推荐,作品多次被NBC、ABC等知名媒体转载,当中国的家长还在用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时,这本书里所阐述的发展式教育的理念当时风靡美国,改变了万千父母的教养方式。
如今孩子来读这本书,也会为里面所讲述的科学理念所折服:这是一本颠覆家长传统认知,让家长的教育,从原来的生存式教育,变成发展式的教育,帮助家长把孩子的成长问题变成成长时刻的一本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家长的必读科目,能让家长从中大大受益。这本书最让人感受到震撼的,是它会让孩子透彻地明白,为什么孩子运用那些方法教育孩子会有效?在帮助家长在掌握科学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家长充分了解它背后的科学原理,教会家长如何促进孩子全脑发育,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
初读这本书,其实我并不能完全理解里面文章中的理论含义。后连我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并且把里面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开始慢慢体会到文章里讲述的精髓之处。
那么,根据文章中提及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整合自我",拥有更"专注"的力量?
首先,孩子来了解两个专业术语:第七感和觉知之轮。
"第七感",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个很陌生的词。孩子只知道前"六感"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超感官知觉,其实,除了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和大脑感知自己位置和运动状态的第六感,科学家后来研究发现,大脑还有第七感,也就是对相互连接的世界的感知力。
什么是第七感?通俗来说,就是了解孩子自己的心理以及了解他人的心理。并且,这一项技能是可以通过系统化训练而提高的。
" 觉知之轮是一个简单有力的武器,它可以帮孩子觉察自己的内心,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觉知之轮的模型也是丹尼尔.西格尔在他的著作《全脑教养法》提到的一个概念。从学术的角度解释就是:
孩子的内心可以用一个自行车车轮来表示,位于中心位置的是本源,并辐射至外围。外围代表了孩子能够注意到或者意识到的任何事物:思想和感受、梦想和欲望、记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身体感觉。
本源是心灵的内在部分,孩子对内外事物的感知都来源于此。本源代表了孩子称为"执行大脑"的部分,因为这是孩子作出重要决定的地方,也是让孩子能够深入地与他人和自我联结的地方,孩子的意识驻扎于此,由此能够关注外围的各种方面。
觉知之轮的作用,翻译得通俗一点,就是 "想开点儿。"它能够帮助孩子有效转移负面情绪,把关注点从不好的地方转移到那些积极的、让孩子开心的地方上,从而平息心中产生的怒火,心理状态朝着好的方向改变,从而提高专注力。
也就是说,觉知之轮使得孩子具有管理自我的能力,能够自行选择关注和重视的对象,这有效帮助孩子整合自我,让他们的注意力不被某一类负面感受或念头强行占据。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吧:
小学五年级的小明周末去同学家,和同学一起看了一部悬疑片。回家后,电影里的情节一直在小明脑海里反复涌现。小明越想越害怕,内心里满满的都是恐惧。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眼前总是浮现出电影里凶神恶煞的主角形象,小明时刻担心电影里的那个角色会来找他,导致小明根本不敢睡觉。
当小明的父母通过对于小明第七感的了解后,帮助小明找到自己的原因是因为太担心外围,太害怕电影里的角色,而忘了思考电影里的角色其实不是真实存在的。于是家长帮助孩子通过学习利用觉知之轮来转移注意力,从而改变孩子脑中原本的观念,使得孩子大脑中的神经元就会不断地以新的方式"开火",制造新的连接,使得小明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变得坚强。
所以说,是小明的第七感以及它带来的觉知知力的提升,改变了杰森的大脑。使得他摆脱困扰,专心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还是不明白:第七感、觉知之轮与专注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要知道,专注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专注可以通过改变大脑中的神经连接的建立,从而重塑大脑。
当孩子执着于,其觉知之轮的某一组面向时,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促进孩子的自我整合,帮助孩子意识到他们不必成为感觉、意象、感受和念头的受害者,从而决定如何思考和感受他们经历的一切。
而家长帮助孩子进行第七感训练,也是能让孩子学会如何将注意力转向内在本源。而这个回归本源的过程,能帮助孩子们变得更加专注,从而能够觉察众多外围面对自己的情绪和状态的影响。
如何帮助孩子"整合自我",拥有更"专注"的力量?
作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并且理解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绪。因为一般来说,当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与此同时,这种感受就会随之慢慢消逝。有研究发现,一种情绪从产生到消逝,平均不会超过90秒。所以,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同时认识到感受只是暂时的,这种感受也会随之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离开孩子。
孩子因为大脑发育与经历的限制,他们的感受力很强,但是他们理解能力比较弱,他们比较难以区分自己的不同感受,所以需要孩子帮助孩子识别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留意自己的身体感觉。比如胃口不好,胳膊很酸等。同样,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留意自己的想法,比如对某件事感到厌倦;在某个时间段有些烦躁,有发火的冲动;以及讨厌某个人,等等一些负面情绪。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及时捕捉并进行调整,做到及时排解,重新投入到积极的生活中。
家长平时可以帮助孩子练习自己的呼吸,引导孩子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面。研究发现,当人关注自己呼吸的时候,他的大脑前额叶的皮层会被激活,如果关注自己呼吸的时候越久,大脑这个部位越活跃。
大脑前额叶皮层是孩子的执行大脑,也是控制孩子做决策,专注于某件事情的部位。孩子能够用执行脑来整合自我,把感觉、意象、感受还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整合在一起,让孩子不受外界影响,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面,从而提高专注力。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