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至:来自冬天的“敲门”声

2019-11-08     炫美视觉

11月8日迎来立冬节气,这意味着冬天正式开始。立冬,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意味着开始进入冬季。此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全国各地气温进一步下降。

溯 源

立,建始也;冬,万物收藏也。

古人的立冬,是秋季作物全部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又叫十月节,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交十月”。

三 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

又五日,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蜃为大蛤。

立冬后,野鸡一类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习 俗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是个重要的节日。封建社会,朝廷会举行郊外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抚恤孤寡。

《吕氏春秋·孟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冬泳等,都在冬季举行。

补 食

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万物皆藏,此时最应该补充身体营养。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滋补食品,成为人们“补冬”首选。

北方有谚语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时节,人们吃饺子、馄饨,也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之意。

饺子源于“交子之时”之说,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过年是两岁相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饺子的原名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

养 生

羊肉:性温,补精血,益虚劳,温中健脾,补肾壮阳,养肝。

栗子:性温,味甘,可健脾养胃、止血消肿、强筋健骨。

萝卜:性凉,味辛甘,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等功效。

立冬之后,气温下降,饮食上,大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御寒措施:

  • 多食用产热营养素类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海参等。
  • 多食用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菠菜、大白菜等。
  • 适当增加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有助保护血管,预防心脑急症的发生。

值得提醒的是,人有男女老幼之分,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别,所以“冬令进补”应根据具体体质、有针对性地调理,切不可盲目“进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XAWSm4BMH2_cNUg8G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