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斗系统在轨卫星达39颗,超越GPS成全球第一

2019-09-05     炫美视觉

卫星导航应用的蓬勃发展,始终伴随航天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现在世界上只有四种卫星定位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北斗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核心供应商之一,目前在轨卫星已达39颗。

北斗系统标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据了解,北斗三号导航系统计划部署35颗卫星,并在2020年前将上一代卫星全部替换。而这35颗卫星又分为三个不同的种类,工作在三种不同的轨道当中。

包括:地球静止轨道(GEO)、倾斜的地球同步轨道(IGSO)、中圆轨道(MEO)。运行在三种不同轨道上的卫星有着不同的分工,中圆轨道卫星是在距离地面20000公里左右,在这个轨道上的卫星可以游走全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

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高度在36000公里左右,这种高轨道一般是通信卫星使用的轨道,所以运行在这个轨道上的北斗卫星还能发挥通信功能。通过不同轨道上的卫星相互配合,北斗导航就像在太空中编制出一张大网,既能覆盖全球,同时又保证了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北斗在130国超过GPS

今年4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来北斗系统建设计划,是到2020年底才能提供全球服务。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在2018年里实现发射10箭18星,让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在去年底就已建成,提前两年提供全球服务,定位精度达到10米。

截至6月30日,我国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共38颗,包括18颗北斗二号卫星和20颗北斗三号卫星,共同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超过美国GPS的31颗、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的24颗、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的24颗卫星。

我国北斗系统在轨卫星达39颗,超越GPS成全球第一

北斗系统卫星地面轨迹图

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发射46颗北斗导航卫星,如果算上前4颗试验卫星,总计已经达到50颗。今年,中国计划发射8 - 1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系统将更加完善。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

十年前,我们只有北斗一号,在轨卫星仅3颗,服务区域限中国及周边。十年后,我们享受北斗二号,拥抱北斗三号,在轨卫星39颗,具备全球服务能力。卫星定位、导航未来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与数据通讯领域同等重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系统将成为强国之路上的重要基石。

北斗系统始终坚持开放合作、资源共享。先后与GPS、格罗纳斯实现兼容互操作。北斗导航系统还加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移动等国际组织,加快融入全球服务,为世界卫星导航贡献“中国力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n3KAW0BJleJMoPMIi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