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3点,很多人的朋友圈出现了类似的一幕。
被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刷屏了。
上线仅3小时,各大音乐平台销售额就突破1500万元,速度之快,金额之大,可见追星一族们有多疯狂。
而在这疯狂的人群中有多少是还在上学的孩子呢?
一个关于青少年追星的调查显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现象,其中,有50%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有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
可见,追星是孩子成长历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但在很多父母眼里,追星似乎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他们害怕孩子因追星而耽误学习,浪费金钱,甚至误入歧途。
面对孩子追星,父母应该怎么管?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孩子对偶像的崇拜其实是一种向往独立的意识表现,也是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同和欣赏的心理状态。
有些孩子追星是为了寻找缺失的安全感,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
这些孩子往往在家庭中常常被冷落,得不到家人足够的关心,或者受到父母过于严格的管制。
有些孩子追星是为了融入集体,受身边人影响。
当看到同学或朋友们热火朝天地讨论某个明星,自己却对此一无所知,心里必定会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
有些孩子追星是为了舒缓压力,是一种因为学习、家庭压力而做出的逃避和意识转移的动作。
撒贝宁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过关于追星这个话题:“追星其实不是在追星,而是在追你自己,你是在为你自己的生活、人设、状态设计一个理想的状态。”
发现孩子追星,家长切忌不分青红皂白,采取一刀切的反对态度,而应该先了解清楚孩子追星的的具体情况和原因。
大家还记得疯狂的追星者杨丽娟吗?
她从16岁开始痴迷香港歌手刘德华,此后辍学开始疯狂追星。父母为了她可以见上偶像一面,不惜卖房卖肾筹钱送她去香港见刘德华。
最后,杨丽娟的父亲却选择了跳海自杀,并在遗书中谩骂刘德华,而杨丽娟也在父亲死后开始埋怨刘德华,并痛哭连呼“很后悔”!
她匪夷所思的追星行为,让无数父母为之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重蹈杨丽娟的覆辙。
相对于杨丽娟,深圳一重点高中女孩陈淑盈,可谓是理智追星的优秀代表。
她认为,偶像会带给她学习的动力,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好好学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机会和偶像见面,让偶像看见自己更好的样子。
作家饶雪漫曾说过:“偶像常常如同天边的星辰,偶尔很暗,偶尔很亮。他温暖或照亮过你的人生,足矣。”
父母们要告诉孩子:追星要理智,不能因为追星而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和偶像彼此守望,才能相互成就,一起优秀。
威廉•杰斐逊•克林顿因为崇拜美国总统肯尼迪,17岁的他立下自己的目标,终于在46岁时成为了美国总统。
杜甫崇拜李白的气度和才情,因而学会了用更潇洒的态度面对人生。
牛顿也曾说自己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前人的伟大,才启迪、引导后来的人。
偶像带给孩子的激励是巨大的,正是因为有这一个个偶像的榜样和激励,才会让孩子更加努力。
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和我说过这么一则趣闻。
她说她为了让学生养成好好做笔记的习惯,建议学生找一个喜欢的本子。
没想到,有个学生竟然非常热情而坚定地告诉她:“不需要找!只要把每页贴上周杰伦的贴纸,我就会天天都打开本子,并慢慢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对于孩子追星,父母们完全不必杯弓蛇影,而应宽容以待。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有自己的偶像,并不局限于娱乐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无数青年的人生偶像。
就在前几天,他参加湖南农业大学的开学典礼,全校师生“沸腾”的视频爆红网络。
网友纷纷表示:这简直就是巨型追星现场!这才是追星该有的样子!
著名主持人何炅在一档综艺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偶像是镜子,折射的是你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 偶像是力量,给予你面对生活的希望与勇气。 偶像是陪伴,共同成长,各自精彩。 偶像的意义,是带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父母们,记得抽空问一问孩子喜欢偶像的哪一点,聊一聊偶像的闪光点。
发挥偶像的榜样作用和积极力量,让孩子追星的同时,也让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更好地前行。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说:“当我7岁时,我发现我父亲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发现我父亲真是什么都不懂,而当我21岁时,我发现我父亲还是很有智慧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其实父母是他的精神偶像,他的崇拜对象。
因为是父母们带领孩子认知这个世界,教会他说话,行走,认识动物,了解色彩的。
我有一个邻居是羽毛球教练,他的偶像是他父亲。
在他小时候,父亲就经常带着他去球馆打球,父亲在球场上“一扣一杀”的动作在他看来都闪闪发亮,闪耀着明星的光环。
他父亲第一次让他拿起球拍学打球的时候,和他说了一句“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不害人,就勇敢去追”。
受他父亲的影响,本来身体瘦弱的他竟然考上了体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羽毛球教练。
而支持他一路走来的人就是他的偶像父亲。
可见,孩子心中的第一个明星就是爸爸或妈妈。
那时的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觉得自己的父母是超级巨星。
当你发现孩子开始追星时,那么恭喜你,你又多了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
请接受它,用好它,它能成为你打开孩子心门的一把钥匙。
(文章来源:画荻教子微信公众号,ID:hoedu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