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知乎上有个爸爸的求助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答应了孩子他考到约定的成绩,就兑现给他游戏充值的承诺,可我现在后悔当初允诺得太干脆了,我该怎么办?
网友们纷纷表示:“既然答应了,这588元就要充值,不然就是失信于孩子。”
更有人指责爸爸就是心疼钱,是个出尔反尔的人。
其实爸爸的犹豫也很容易理解:花588元并不多,但是怕本来出于奖励的钱,却让孩子沉迷游戏,最终害了孩子。
类似困惑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看着孩子期待的眼神,头脑一热就答应了,到了该兑现的时候,才发现许诺的奖品不合理。
其实,孩子的成长,需要奖励。家长应该谨慎对待每次承诺,如果真的无法做到,也要和孩子协商。
父母说到做到,对于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抖音上有个小男孩,平时只能考70分,他的妈妈答应只要考到90分,就给他买辆自行车。
小男孩不仅做到了,还拿回了奖状,在路上大摇大摆,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他开心回家的样子被拍下来,充满着喜悦和自信。
看看这兴高采烈的样子,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说一句“不买自行车了”,对于小孩的积极性打击,那将多大呀!
孩子要求的承诺也许很简单,但他们对于承诺的期待却很大。
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遭受父母背弃承诺时的感受:
有人这样说:“失望的孩子知道再争取也是没用的,但他们知道怎么报复。”
孩子发现努力并不能换来想要的,不仅失去学习的动力,更不愿意再信任父母的承诺。
而承诺被兑现的孩子会怎么想呢?
父母重视承诺,那么孩子也会重视和你的承诺:爸妈从来没有违约过,我也不会。
当代动机理论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认为,每个人都有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如果这些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就能有效提高内在动力。
当孩子的承诺得到兑现,孩子会感觉到努力得到了认可,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得到了,那么她就充满自信地想:“我下次也可以继续这样努力。”
孩子获得自主要求的奖励,更能让他们真正地享受到付出就有收获的快乐。
和孩子做承诺,家长应该注意这几点:
1. 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先分享一个朋友的故事,她的女儿在上一个钢琴兴趣班,因为练琴实在太苦,所以女儿经常想放弃。
朋友就答应女儿:只要你去上课,我就给你奖励10块钱。
这样的承诺一开始非常奏效,女儿果然又能坚持了下来。
但是时间长了,女儿竟然说:“给我10块钱,不然我不去上课。”
长期用物质来激励孩子,孩子会形成将奖励和努力直接挂钩的联想。
正确的做法是以陪伴、赞美等的形式来作为承诺奖励内容,比如陪孩子去游乐园、和孩子做一件他想做的事情,让孩子知道,努力之后的回报,是父母满满的爱。
2. 承诺要设置底线
经常有家长说:“只要你考得好,想要什么都可以。”
于是有一位家长就遇到了烦恼:她答应孩子考上大学就给她5万元现金奖励,孩子却要拿着这笔钱去买一个名牌LV包包。
哪怕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的奖励安排,但是钱已经给了孩子,怎么处置是他的自由。
因此在做承诺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跟孩子设置好底线,明确排除选项。
哪些东西和事情是不能做的,奖励的价值范围在哪里,都要事先确认好。
有时候不合理的奖励,没有底线的承诺,只会害了孩子。
3. 承诺要兼顾结果和态度
很多家长和孩子建立承诺的标准是具体的结果:比如考了几分、拿了第几名……
一旦没有达到目标,期待落空,挫败感会比没有奖励时更大。
或者孩子会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作弊等手段。
那么在约定目标的时候,应该建立两套考核标准,一个是判断过程是否足够认真努力,一个是结果能否达标。
那么在孩子态度认真的情况下,哪怕没有达成结果,也可以对孩子兑现约定,给孩子以信心克服困难,再接再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次全国调查,他们发现:
43.6%的孩子认为:“父母说话不算数”是最让他们不满意的行为。
可见在孩子心中,多么厌恶家长无法兑现承诺。
孩子一开始并不懂“承诺”的意义,是父母一次又一次兑现承诺,才让他们感受到言出必行的力量。
当孩子鼓起勇气和父母许下承诺的时候,他一定对自己信心满满,当他真的凭实力做到的时候,家长更应该为孩子感到骄傲——你的孩子说到做到了!
如果承诺从未兑现过,孩子会形成一个观念:承诺可以随意说出口,可以随意应诺,而不用认真地负责。
当然,家长并不是万能的神,有时会因为万不得已的原因,使得我们无法兑现承诺,比如说好出去玩,但是有事走不开,或者许诺好的东西实在买不到……
这个时候,应该跟孩子诚恳地道歉,再平等地协商更换承诺内容,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很多时候孩子要求承诺,其实并不代表承诺的具体内容一定要实现,他们想要的是认可和鼓励,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孩子最朴素的信任就是:“父母答应我的,一定会做到!”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这份信任感可以促使孩子进步、成长,去努力争取认可。
很多父母问:“怎么去爱孩子,怎么去教育孩子?”
说到做到的承诺,就是爱。
以身作则的诚信,就是教育。
谨慎对待和孩子的每一次承诺,认真兑现和孩子的每一次约定,让爱与诚信陪伴孩子成长。
本文原创首发于:画荻教子(hoedu03),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