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同事张姐的女儿刚上5年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直是张姐的骄傲。可是最近,谈起自己的女儿,张姐却是连连摇头。
原来她在给女儿收拾房间时,居然翻出了女儿和男生紧挨的合影照片,联想到女儿最近的表现:经常有男同学来家里找女儿,一旦有男生打来电话,女儿的表情也有些不自然。
“女儿不会早恋吧?”面对张姐的质问,女儿不仅不承认,反而埋怨妈妈侵犯自己的隐私,张姐一怒之下,禁止女儿和该男生交往,谁知一向乖巧的女儿竟然和母亲大吵一架。
“我一直担心孩子早恋影响学习,偏偏想什么来什么。”张姐无比懊恼地说。
黄磊曾说过,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是人之本能,大人要做的不是遏制,而是正确地引导。
父母之所以担心,是因为害怕影响孩子学习,更害怕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常言道“堵不如疏”。
情感萌芽是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异性之间的交往对孩子有许多益处,我们既不能对孩子谈“情”色变,更不能扣上“早恋”的帽子,动辄批评、呵斥。
父母只有正确引导,让孩子遵循异性交往的规则,才能化解很多烦恼、危机,使孩子顺顺利利度过青春期。
02
正确面对孩子的情感萌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沙利文说:“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而人际关系从何而来,就是从人与人的相处交往中而来。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和同性的交往较多,而到了高年级,孩子们把交往的对象由同性慢慢向异性转移。
随着孩子的情感萌芽,这是一种心理需要,能让孩子体会到与同性交往完全不同的感受。
异性的交往和友谊,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际观察发现:
青春期交往范围广泛、既有同性知己又有异性朋友的人,比那些朋友少,或只有同性朋友的人,个性发展更完善,情绪波动小,情感丰富,自制力较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容易形成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
学会与异性相处,是人生的重要功课。
男孩女孩子总会长大,成为别人的丈夫、妻子。我们不能等到孩子上大学了、或者毕业工作后,对孩子说:“你要去找男(女)朋友啦”。
到那个时候,父母会发现,孩子会因为没有异性相处的经验,而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伴侣。
关于男孩女孩的交往,父母存在很大的误区:我们太早用了成人恋爱的视角去看待孩子们的交往。
心理学研究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的向往,大部分并不是表现为对爱的渴望,而主要是求得心理和情绪上的接近。
有专家把“早恋”改成了“早练”,认为男孩女孩在相处的过程中,能去了解另外一半世界,去学习更好地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获得自身价值的肯定。
所以,父母一定要认识到,青春期的孩子,产生异性交往的需求是十分正常的事,这意味着孩子开始长大,父母必须学着接纳孩子的变化。
03
在青春期异性交往方面,父母除了担心孩子的学业,还会担心孩子的安全,譬如:担心孩子不懂得自我保护,孩子的异性朋友是否可靠等。
尤其是女孩的父母,更担心孩子吃亏和人生安全。
面对各种忧虑,父母其实可以这样做:
1. 保持平常心,制定关于交往的家庭规则
父母越能轻松地跟子女谈论有关异性的事情,就越可能帮助子女顺利度过青春发育的阶段。
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关于异性交往的家庭规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于交往的指导。
规则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具体可操作,譬如:
关于时间,最晚几点回家。
关于地点,哪些地方不能去,如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还有异性的单身宿舍等;尽量避免和异性单独接触。可以去如电影院、公园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
关于行为,可以一起学习、做作业,但是不能在外留宿,单独在家时不允许异性同伴来访等,这些都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协商制定。
最后,关于饮食和着装,交往对象是校友还是陌生的网友,父母可以事先和孩子达成协议,孩子是否需要告知父母,征得父母的同意等,都需要讨论制定规则。
要让孩子感知到,规则的制定不是为了控制和约束。制定的过程本身,就是父母通过跟孩子讨论规则,一步步指导孩子的交往。
2. 鼓励孩子广泛交友,尽量避免个别接触
鼓励孩子广泛结交朋友,在人多的场合,孩子就可能不会那么紧张和羞怯,更容易自然地表达自己,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以平常心与异性相处。
另外,在群体活动中,比如家长可以在孩子生日时,鼓励孩子邀请男女同学来参加聚会,孩子更有机会了解和接触不同的异性。这对于内敛害羞的孩子来说,是良好的契机。
尽量让孩子避免单独和异性接触,如果有异性向孩子表白爱意,告诉孩子,被人喜欢是一种荣幸,但是不要过分夸大或沾沾自喜,拒绝别人时态度要坚决,但是要注意分寸,尽量不伤害对方的自尊。
假如遇到纠缠不休甚至威逼诱吓的异性,告诉孩子一定要及时请家长、老师帮助处理。
3. 要学会甄别孩子间的异性交往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爱”是一种能力,包含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邻居家的女孩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关系非常好的男同学。两人的家相隔不远,几乎每天都一起去上学,一起放学。
班主任不止一次告诉女孩的妈妈,提防女儿早恋,但女孩妈妈从来没有和女儿谈过早恋的事情。
女孩的妈妈不是不担心,实际上她和每个家长一样,都非常担心女儿早恋,但是她通过仔细观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首先,她相信孩子的道德没有问题。其次,孩子的学习状态很好,成绩没有下滑,如果是早恋,一定会影响学习。
再次,两个孩子交往非常自然,没有什么刻意的地方,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每次男孩送女儿回来,女孩的母亲都会在小区门前真诚地感谢他,男孩子则会礼貌地向她道别。
最后两个孩子都考取了很好的学校,如果做家长的盲目猜疑,很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结局。
4. 不要粗暴处理孩子的情感问题
当我们发现孩子情感异常的时候,不应该一时冲动,批斗孩子的情感;而是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考。
知乎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妈妈无意中发现了女儿网购了一套情侣衫,于是第二天,妈妈和爸爸也穿上了情侣衫。
女儿惊呼情侣衫真漂亮,妈妈则借此告诉女儿,什么人才可以穿情侣衫,但是对女儿网购的事只字未提。
两个星期后,女儿告诉了妈妈一个秘密,原来女孩收到了男孩送的情侣表,那套情侣衫就是买来回赠的。
妈妈听后,主动让女孩约男孩一起吃饭,席间,妈妈趁机告诉男孩:“你的手表很漂亮,我的女儿把它送给了我,阿姨知道你喜欢足球,给你买了一个,希望你也喜欢。”
懂事的孩子瞬间明白了大人的良苦用心,一场已经萌芽的早恋,被聪明的妈妈用智慧化解了。
如果妈妈当初做法粗暴,事情很可能就会朝着无法预期的方向发展。
网友说,很多年后,回忆当初,依然很感谢妈妈的理解和睿智。
孩子与异性交往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探索和学习,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
此时,父母除了及时关注以外,还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当孩子遇到困扰时,如果父母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会愿意跟父母讨论、求助、亲子之间沟通顺畅,对于指导青春期异性的交往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家长是孩子心灵的按摩师,不仅要发挥良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还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信有了父母的睿智和包容,一定能收获一个成熟、懂事、知性的孩子。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画荻教子(hoedu03),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