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作辑、李岳胜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
题图为百善学校老照片
我是1932年7月26日在乐亭县新开口乡张安村出生的。我的小学就是在何新庄百善学校读完的。百善学校是卓越的民族资本家武百祥和好友赵善(禅)堂在1928年共同投资10万现大洋主持创办的一所私立小学。少年时期的武百祥曾立下誓言:“将来有一天我武百祥要是发迹,一定盖一所全乐亭县顶好顶好的学堂,我还要请顶好顶好的先生,让咱们的孩子受顶好顶好的教育,个个有出息……”21岁的武百祥第二次闯关东去哈尔滨,从手提肩挑、沿街叫卖的小本生意干起,终至创办了全国闻名、哈市一流的新型企业??同记商场、同记工厂、大罗新商场。武百祥发迹后没有忘记当年他的誓言:他夜晚点燃油灯,亲自绘制校园规划图纸,设计大礼堂造型,学校建成后又亲笔题写了校训:“勤、朴、诚、勇”。
百善学校当年是乐亭县设备最全、占地面积最大、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之一。学校占地19500平方米,有可容纳千人的礼堂,图书馆藏书万册,操场足有现在足球场那么大,还有浴室、教工学生宿舍、医务室和餐厅等。学校除一般的单杠、双杠、用水泥搭起的乒乓球台子、篮球外,还有排球、木马、滑梯、秋千等先进的体育设施,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武百祥在何新庄有一个300亩地的果园(武家坟茔地),人称“武园”,是供学生学习家兔蜜蜂养殖、耕作、果树栽培和嫁接等管理技术,也为繁育良种、科学实验之用。由于武园太大,它的四周只能用种上刺槐的方法围起来。
那时百善学校师资队伍也是最好的。学校用重金聘请原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卢秉征担任校长。我见到卢秉征校长时,他是个60岁左右的老头,人很瘦,穿个长衫,不苟言笑。他文化水平高,资历也高,对教育、教学管理很有一套,深受师生的爱戴。百善学校对老师的学历要求也很高,最起码是滦县师范毕业的,绝大多数教师是大学毕业的。有咱乐亭县的,也有学校花重金从北京、天津等地聘请来的。百善学校校规校纪严明,学生见到老师必须站住,向老师鞠躬问好。如果不交作业、上课调皮说话或考试不及格,老师就会让你把手伸出来,用一尺半长、5厘米宽、2厘米厚的戒尺使劲抽打。不伸的话,就打得更重、次数更多,谁敢不伸呀!不好好念书,就留级,再不行就勒令退学。
入学读一年级就得面试,几个老师问这问那,考数数,摆小积木等,过关后才能进校读书;别的学校的学生想转入这所学校的话,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外校的学生能考入百善学校的下一年级就算不错了。
由于百善学校学生的服装、课本一律免费,附近的学生走读,稍远一点儿的学生住校。富家子弟一年交两块现大洋,贫困人家的孩子免费就读;百善的教学成绩在当时居全县之首,小学毕业后就可直接到乐亭益发合银行或校董的工厂去上班,所以家长们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百善学校去念书。全县和昌黎、滦县、滦南等地的学生都愿意来考,百善学校在校生曾达到过700多人。
我是1940年通过面试到百善学校上一年级的。百善学校一二年级开算数、国文、音乐课,三四年级开算数、国语、常识(自然科学)、体育、劳作(美术、做手工)、书法、政治、农业等课程,到五六年级的时候又增加了地理、历史等课程。那时的政治课主要讲抗日、解放区政策等内容。上音乐课还有大风琴伴奏。全县只有百善学校从三年级开设农业课,其他学校不开这门课。一个礼拜上一次农业课。上课时主要学习怎样种地、嫁接果树等内容。等到了耕种季节,我们要到武园去耕种,到收割时我们要到武园去收割。
百善学校那时球类、田径在全县也是出了名的。每年召开全县运动会,学校总能拿两三个银墩(长30厘米、宽20厘米左右,用银子做的,用玻璃罩子罩着)回来。
我在百善学校读四年级上半年的时候,由于日伪军总去八路军占领的乡下扫荡,乡下没法上学,我便于秋天转到了县城县立高小去读书。阳历年过后,我又回到了百善学校读书,一直读到六年级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