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国内通过整容改善容貌的女性相比2016年增加了42%,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正在成为整容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女性正在成为最大的整容群体。
这是一个颜值至上的时代,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试图通过整容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她们现在都怎样了呢?
在访谈类节目《和陌生人说话》中,整容红人吴晓辰曾这样回应王诺诺的质疑:
在我生病发胖的那段时间,我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被老师嫌弃、被男友抛弃,我决心整容。整容可以让别人多看自己几眼,我会因为别人的夸赞变得更自信。
整容上瘾
那么,整容真的可以让人重拾自信吗?其实,只有少部分人在整容成功后能及时收手,大部分人则会陷入越整越不满意、越整越不自信的怪圈。吴晓辰累计整容20次以上,花费超过400万。
既然选择了整容,那么一定是对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满意,或者是因为外貌产生了自卑感,进而引发了严重的心理疾病。譬如“身体变形障碍”与“体象障碍”,哪怕已经整容到让外人艳羡的地步,仍会因为不够完美而自我否定,导致反复整容,最终悲剧收场。
那些通过整容逆袭的人,后来都哭了
“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从整容红人吴晓辰到风靡世界的迈克尔·杰克逊,从台湾第一美女萧蔷到骨感美少女神田留美,都是反复整容的典型,有的在整容道路上越走越远,有的不堪重负自杀身亡。
另一方面,大众审美观也在不断变化,整容者们难道要紧跟时代潮流?时代审美观的变化其实从侧面体现了国人对美的欣赏逐渐从模式化的长相过渡到自然、有特色的长相。所以,何必作贱自己只为过不了几年便衰老的皮相,到头来收获的只有极大的落差感和各种的心理疾病。
脸不是万能工具
所谓颜值即正义,不过是晕轮效应的产物和各大整形医院的噱头。的确,晕轮效应下,人们偏爱颜值高的人,但这是从局部扩散而得的整体印象,也就是说这种现象的存留很短暂。
在与一个人深入交流、探讨问题、学习工作后,对这个人的认识也会不局限对方的那张脸,而会更关注其内心品质和办事效率。特别是在高水平圈子中,内在的学识和涵养显得更为重要。
所谓通过整容取得逆袭不过是比原来更好看,被更多人喜欢了,可她们在事业和能力上并没有获得明显的优势。对于女性而言,与其过度整容,不如提升自己的身心气质,散发香味的花哪怕再不炫目,也会有蜜蜂为其传粉就是这个道理。
从心理学上讲,整容前后带来的各种不良情绪,形成的各种不良心理体验,会扰乱人的心智,给人以虚荣浮躁之感以至于让人陷入恶循环的泥潭。试图用玻尿酸填充自信,才是自卑的表现,通过整容逆袭的人,不一定能得偿所愿,可能只是收获短暂的慰藉。
吹嘘女人通过整容可以逆袭的,都是想从你身上获取利益的机构而已。不好看的面孔也有其闪光之处,以色事人只会显得低级乏味。关于整容,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心理学导论》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