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买房,10年后会不会“家财万贯”?“玻璃大王”曹德旺讲明白

2019-12-08     蓝白观楼市

今天看到一则报道,上市公司的投资性房产,市值已高达1.3万亿。

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今,3743家上市公司中,有182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占比超过48%,合计持有市值达13340亿元,投资性房地产均值也是不断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这个数字还是12190亿元,到了今年的三季报,9个月的时间,就增长了1000多亿元。

1000亿是什么概念?把百元大钞全部铺开,相当于167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堆起来重量能达到1150吨,层层叠加,按照3米的大楼层高,高度可达30000层。

如此巨额的财富增长,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10-12月份的数据还没出来,但可以肯定,2019年,注定还是上市公司加码押注房产的年份。

对这么多公司来说,房产成了资产增值的重要渠道,那么,对购房者而言,现在买房,10年后会不会“家财万贯”?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购房群体出现变化,从“刚需”到“改善”。

根据安信证券的报告,最近几年房价水涨船高,真正意义上的刚需购房者越来越少,首套购房者越来越倾向于在远郊、周边县市或“返乡”购房。

以深圳、武汉两个城市为例,2018年以来90-140平方米的成交套数与90平方米以下的成交套数之比都出现了快速飙升。

啥意思?

以前热点城市的房价没这么高,刚需盘、小户型最走俏,现在房价动辄几百万,就算想买小户型也有心无力。

2015-2017这一波上涨后,大户型成交占比迅速提升,这也意味着一个尴尬的现实:能买的刚需早买了,买不起的只能干看着,现在还买的,只是有钱、低杠杆、有改善需求的小部分群体。

成交群体的变化,意味着“低买高卖”的老路难以维持,毕竟楼市里刚需才是占比最大的那一部分人,如果只靠“改善”群体之间的换手,成交会越来越清淡,10年后“家财万贯”是不可能的。

第二,未来的调控“态度”。

近十年以来,大部分人对调控政策的感受,是“时松时紧”。

投机氛围过剩时,房贷利率上升,限购、限贷、限售政策出台。

市场冷清时,又开始放开房企融资,房贷利率下降,同时各个城市开始放开限购。

周而复始的调控节奏,使房地产市场形成紧盯政策信号的习惯。但是,未来10年,这招可能不灵了,因为调控的定力越来越足。

以今年为例,前十个月,各地发布的房地产调控次数达到了400多次,超出了2018全年,7月份开始,更是明确了不刺激房地产发展经济的基调。

个人房贷增速已经连续两年回落,房价也已经持续两年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加上集体土地入市,房贷利率参考LPR浮动,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旧改”和“租赁试点”的推进过程,未来10年,房地产的调控依然会保持今年这样的常态。

第三,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风险。

拿今年来说,一个值得深究的现象是: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增速远超东部,即便没有棚改刺激,因为拿地相对容易,依然成为房企的重要扩张区域。

但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人口稠密程度、流入数量,却远远超过了中西部。

这就会带来两个问题:1.中西部人少房多,下跌压力大。2.东部人多房少,上涨压力大。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一二线城市过去几年一直实行的是新房限价,一二手房出现倒挂,现在新房的库存非常低。

但是,大量的四五线城市,根本没有所谓“房价倒挂”的问题,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未来随着人口流出、需求萎缩,必然会出现过剩。

从以上三个角度来看,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有能力买房的刚需群体变少,意味着接盘者越来越少。

2.调控只要保持类似2018、2019年这样的态度,未来10年,房价再次大涨的可能性很小。

3.极少数热点城市,依然有充沛的购房需求,但对于其余几百个地市、几千个县城来说,房子过剩是大势所趋。

关于这个问题,“玻璃大王”曹德旺讲的很明白。

他曾调侃道,"中国的上市公司手里都握有大量房地产,年底经营不好了卖两套、发不出来工资了卖两套、连年亏损了卖两套"。

如文章开头所说,长此以往,所有的公司都酷爱买房子,主业反而经营的越来越差,房地产和制造业、实体经济就会出现“倒挂”。

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指望买房实现“家财万贯”的人越多,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也就越大,最终的结果也就适得其反。

央行、社科院最近发布了两份报告,摆明了未来的趋势。

近日,社科院发布11月住房市场月度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核心城市房价经历了由回升到趋稳的转变,预计2020年重点楼市总体先抑后稳,房价有望实现软着陆。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对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张家口、沧州、青岛、济南、烟台、威海10座城市作出了“一般下跌”的预警。

11月末,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显示,住户部门杠杆率超过全国水平的省市有:浙江(83.7%)、上海(83.3%)、北京(72.4%)、广东(70.6%)、甘肃(70.1%)、重庆(68.6%)、福建(65.8%)和江西(63.1%),其中,杠杆率水平最高的浙江和最低的山西之间相差50个百分点。

综合两份报告内容,还有曹德旺的发言,很显然,持有房产的公司、个人越来越多,居民杠杆率也持续走高,市场各个主体的负债压力也在增大,由此带来的,是房价高估城市的持续回落风向。

对购房者而言,现在买房,只能是基于自住需求,绝不能有任何买房“变富”的想法,否则,未来10年,反而会被房贷压的喘不过来气,还没办法出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FmP5W4BMH2_cNUglW_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