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房产税的任何动向,都牵动着无人数的心。
支持者认为,房产税的开征,能够抬高多套房的持有成本,遏制楼市里的投机情绪,还能够增加各城市的收入,一举两得。
有专家称:存量房按市场评估值征税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假设人均免征面积为40平米,以年均1%的税率计算,年缴房产税总额约9000亿,相当于2018全国卖地收入的15%。
也有不少人持保留意见。
比如,中泰金融工程分析师唐军认为,无论在保有、交易或收益环节,房地产税难以起到抑制住宅价格上涨的作用。
以英国和比利时为例,英国从1983年执行新的房产税,但从1993年至今,英国房价仍然出现大涨,比利时的房产税率为1.25%-2.5%,有数据显示1985年至2009年,布鲁塞尔的普通住房价格却上涨了5.2 倍。
争论越多,越显得“兹事体大”。
其实,众多城市中,重庆和上海早已开展了房产税的试点,虽然“动静”不大,却可以为我们提供未来开征房产税的路径,作出一种参考。
客观来说,早在2011年就已经在上海、重庆试点的房产税,普遍存在税基较窄、免税面积较大、税率偏低等问题。
比如,上海只针对本地居民的第二套住房、非本地居民的首套住房征收。
重庆只针对独栋别墅、高档商品住房以及三无人员的第二套住房征收,所谓三无人员,指的是“无户口、无企业、无工作”的购房者。
即便如此,有关房产税的动向,也可以从重庆这样的城市得到一些启发。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1月1日披露,2020年重庆市主城个人新购高档住房房产税起征点由2019年的17630元/平方米上调至19587元/平方米,即成交建筑面积价格达到19587元/平方米及以上的住房须缴纳新购高档住房房产税。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重庆近10年来,第8次提高房产税起征点了。
2011年是9941元/平方米,2012年是12152元/平方米,2013年是12779元/平方米,2014年是13192元/平方米,2017年是13941元/平方米,2018年是15455元/平方米,2019年是17630元/平方米,2020年是19587元/平方米。
为啥重庆的房产税起征点一直在提高?
答案很简单,房价一直在涨,起征点如果太低,所谓的“高档商品住房”房产税,就变成了涵盖绝大部分刚需有房族的房产税了。
提高起征点,其实跟深圳前段时间取消“豪宅税”是一个道理,为了保护刚需,减税降费。
笔者认为,某种程度上,重庆也为其他城市的房产税征收做出了示范,所谓“管中窥豹”,风向已经很清晰了。
第一,房产税今年落地的可能性极小。
最近两年,之所以人们对房产税的动向很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18、2019连续两年在3月份提及,并且释放出逐步推进的信号。
从住建部实现150城联网,到“查人有查房”,不动产登记系统的完善,各项措施都很明显的指向了房产税落地。
但是,从重庆这1个已经做出“示范”的城市来看,今年房产税依然处于推进阶段,而不会正式开征。
第二,未来如果征收,“因城施策”的可能性很大。
一方面,目前各个城市的人口、库存、房价有很大差异,像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也一直处于“因城施策”甚至“因区施策”的氛围下,未来即便开征房产税,一二线与三四线,沿海与中西部的征收标准必然不同。
另一方面,像重庆、上海这样已经开始试点的城市,每年的起征点都要上调,相当于从城市层面调整征收范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一点:未来全面开征房产税,也会采取试点的方式,每个城市的税率、起征点、免征面积都会有不同,各个城市拥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
第三,2亿刚需族可以放心了。
1982年,我国流动人口仅仅只有657万人,2015年这个数字达到巅峰,为2.47亿人,2017年这一数字变为2.44亿,2018年再减300万,至2.41亿人。
这2.4亿人都会优先落户在城市,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租房人口也恰恰是2亿人,也就是说,两亿即将买房的刚需,未来不必再担忧房产税落地对于买房的影响。
如果你是首套房,购房面积也适中,从已经做出示范的城市就可以看出,未来即便开征房产税,对这一类群体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真正有影响的是哪些人?很明显,是多套房的投机客。
西南财大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到2018年,住房贷款占家庭债务比重高达55.6%。2017年-2018年,多套房的住房贷款占比从62.9%上升至65.9%,超过了首套房贷款,贡献了60.0%的住户部门消费贷款增量。
另外,有47.1%的存量房贷在空置房中,造成大量的信贷资源浪费。
也就是说,近6成的家庭债务都是房贷,这些房贷中,又有60%是多套房的贷款,还有一半的房贷集中在空置房屋。
对这些“囤房”的人来说,未来必然会成为房产税的重点“瞄准”对象,房地产调控“因城施策”的框架下,他们的房屋持有成本会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