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瞧不起体制内的人,他们拥有的可迁移能力分分钟吊打你

2019-07-22   人生充电堡

01

近几年,大家减轻了对体制内工作的向往。更有新闻报道指出,像2019年国考,弃考人数多达16万人,其中有不少人是因为已找到工作而弃考。可见,现在的体制内工作不再是大家趋之若鹜的梦想了。

而前些年那些《体制内的人,要永远保持随时可以离开的能力》的文章,更是给人感觉,人长期待在体制内会被废掉,最后只会混日子。

像我从前的邻居,当年拼了命,考进了一个比较稳定又清闲的事业单位。这几年下来,别的不说,泡茶手艺和腰围尺寸可是突飞猛进。

02 体制内的人拥有一身硬核的可迁移能力

深受当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影响,现在一批又一批体制内的人员,为了体验更多的人生,放弃编制。甚至积极转行,下海来到我们身边的企业,与我们做起同事来。

也许是对体制内的人偏见太深,我们常常发出疑问,他们放弃稳定的工作,出来还能混得到饭吃吗?

只能说,你多虑了。他们不仅不比你差,还能分分钟吊打你。

因为,他们拥有一身硬核的可迁移能力。

一、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虽说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离不开沟通。

但实际上,体制内的人对于沟通的过程和结果更为讲究。

外面的企业,说话的自由度会更高,要是哪天不爽了,还可以怒怼一下爽快辞职。

可是,体制内,大多没法让你这么任性。

体制内的人员流动小,圈子稳定,今天的同事明天可能就变成兄弟单位的领导,几乎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哪里都不能得罪。

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同时妥善处理好跟上级领导、同级同事、下级下属和外部人员等四大对象,减少摩擦,达到工作目的,并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没有强悍的沟通协调能力,基本做不成事情。

二、极佳的随机应变和执行能力。

体制内的工作,很多时候,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而一种变化处理不好的结果,都有可能影响个人仕途和发展。所以,除了及时应对,还得做好最佳的方案和具备超强的执行力。

至于依照规章、有始有终、有结果、有交待都是必备的特质。

曾经听过,某事业单位的一个年轻人,每逢领导、单位安排的事情,就算多突发、多紧急,从来都是应声接下。边接边思考,边做边汇报,事后还会将经验整理下来存档以便日后调用。一切方案、一切进度都能让领导看到他的安排妥帖,自然更放心乐意地让他承担更多任务。很快,他就被借调至其他单位积累实践,回来已经是当年同批同事的领导。

三、极准的分寸感和界限感。

中国人一直很讲究“度”的概念。只要恰如其分,最怕过犹不及。

懂分寸,知进退,是每个人一生最大的修炼。

体制内的人,对分寸感和界限感有着清晰的把握。准确的分寸感能让他们权衡好做人做事的尺度,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能够运筹帷幄。

往深里说,其实懂分寸,也就是懂得洞察人性。

就如湘军统帅曾国藩,作为湘军的核心人物,他一手组建湘军,之后更因歼灭太平军而连连立功。随着湘军渐渐发展。曾国藩开始意识到,湘军壮大的两面性。虽说能为朝廷增加强大的兵力,但也可能被朝廷认为是威胁。于是曾国藩通过自削兵权,让朝廷安心。这就是分寸感。

03 可迁移能力是你披荆斩棘的最好武器

所以,不要小看体制内的人。

也许他们暂时不一定能在行业技能上比你强,但他们拥有着被体制内工作锻炼出来的硬核可迁移能力。而这套办事风格和做人意识,都会潜移默化并长久地体现在他们的生活工作中。无论去到哪里,他们都一定不会差。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去看看现在的招聘信息,哪一份工作都黑字白纸地写明需要这些可迁移能力。

由此可见,这些可迁移能力是通行职场的必备技能,不论你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社会变化万千,体制内的工作到了今天也逐渐遇冷,谁都不知3年、5年甚至10年后社会分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所以拥有可迁移能力,才是你的金钥匙,也正是它,可以决定你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