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学走路这件事上,家长做这些事,其实是在帮倒忙

2020-11-22     淘妈育婴

原标题:在孩子学走路这件事上,家长做这些事,其实是在帮倒忙

文|淘妈

还记得你家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会走路?当初是怎么学会走路的吗?其实学走路是顺其自然的一件事,孩子发育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就会走路了。但是有些家长总是要插手孩子学走路,生怕孩子走得晚、不会走。淘妈的一位朋友,孩子刚满1岁就抱怨“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走路了,你还只会爬啊爬。”言语之中透露着焦虑、着急,感觉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了。其实家长完全没必要这样,孩子学走路,最怕陷入这四大误区,你可要帮孩子把好关了。

误区一:使用学步车

在孩子1岁左右,很多家长都给孩子入手了学步车,想要让孩子通过使用学步车早早学会走路。不过,相信很多人也都听过不建议给孩子使用学步车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使用学步车会阻碍孩子运动协调功能的成熟,这反而不利于孩子学走路。另一方面,孩子坐在学步车里,滑动的时候是脚尖着地。这样就可能导致孩子以后踮脚走路,腿部没有力量,O型腿、X型腿等。除此之外,学步车的轮子都很灵活,速度可以达到1米/秒。因为孩子还不会控制速度,就有可能因为滑的太快而摔倒受伤。家长一定要正确认识学步车,权衡使用它的利弊,你就知道要不要用了。

误区二:不爬就学走路

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说“我家孩子不会翻身就会坐了”、“我家宝贝不会爬就会走了。”听起来感觉好厉害的样子,就像上学跳级一样。于是有些家长不想让孩子爬太多,就想让孩子走路。可是你知道孩子爬行有多重要吗?如果孩子能爬够800个小时,对孩子的感统发育是很有好处的。在爬行的过程中,孩子胳膊、腰部、腿部的力量都会得到锻炼,这样反而更有利于走路。这样的孩子在刚学会走路后,偶尔摔一下也能迅速做出动作保护自己。而那些没怎么爬就走路的孩子,就缺乏这样的身体应激反应。所以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要“拔苗助长”。一般在孩子能独立站立,自由蹲下起来,并且有向前迈步的趋势,这就表示可以让孩子练习走路了。

误区三:学走路的时候要穿鞋

大多数的妈妈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就买了学步鞋,这也是很大的一个误区。学步鞋并不是说学走路的时候一定要穿,它并不能帮助孩子学走路。其实在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最好是光脚。因为脚上分布着很多末梢神经,当孩子踩在不同材质的物体上,就能刺激它的触觉。而且在路的时候,脚也会向大脑传递信号,例如前方有障碍,需要避开等。这样有利于孩子走的更稳,走路的姿势更协调。另外,光着脚走路,脚趾抓地更有利于孩子掌握平衡感。当然了,如果是在户外,或者是温度低的地面上走路,还是需要给孩子穿鞋或者袜子的。

误区四:家人辅助孩子走

还有些家人牵着孩子的手,或者是拎着孩子的胳膊走,这也都是错误的做法。因为你领着孩子,孩子走路时有部分力量是来自家人的“牵引”,可能你领着走的很稳,放开手孩子就摔倒了,这样练习走路反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这样学走路孩子也容易踮脚,还容易损伤孩子的骨骼。所以家长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哪怕只有一两步。

淘妈说:孩子学走路,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家长不要操之过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律发育,等出现了走路的信号,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就可以了。你有干预过孩子走路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12W8HUBdHeNs4oxX-t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