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家庭,我们的生活会更好还是更坏?

2020-04-09     了不起的西西弗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家?

我的意思是,我们为什么不以个人的身份独自面对社会、生活在社会中,为什么要组建或加入一个家庭?这样一来,自己的人际环境不就更复杂了吗——既要做一个社会成员,又要做一个家庭成员?

我提这个问题不是一定要反对家庭。我只是相信每件事物的出现与消亡都是有其必然性的,那么,对于家庭而言,它存在与消亡的必然性是什么?

家庭到底起着怎样的社会功能,使它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一直存在到现在?这些职能会不会发生变化或者消失,从而使家庭本身也成为历史陈迹呢?更进一步的,万一家庭失去了之前的功能,在那个时候,社会会呈现出什么形态呢?

我们可以就自己的生活感受,先尝试想想,家庭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社会职能。

可能你的第一反应就是,家庭是我们繁衍后代的平台,如果没有家庭,社会两性关系就会乱套,直接影响人类种群的繁衍。

确实如此,生育和繁衍是每个物种的头等大事。家庭作为夫妻婚姻制度的产物,与这个制度一起承担着生育的功能。

但是,我们的生育活动一定非得借助家庭这种组织才能顺利进行吗?要知道,在最早的原始社会(尤其是母系社会),我们是以氏族为单位而非以家庭为单位来生活的,在氏族内部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中的每个成年男子都是未成年孩子的家长,都承担着抚育孩子的职责。氏族内部财产公有、按需分配,大家其乐融融,不也挺好?

而且,现在体外授精、试管婴儿已经相当普及。如果一个单身妇女想要一个孩子,她不需要非得先组建一个家庭,只需要求助于社会,花点钱就行。

我说这个,不是想回到原始社会,或者鼓动大家都去搞试管婴儿。我的意思是,保证生育并不是家庭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

现在你可能又会想到:除了要生养孩子,家庭还要承担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人格而言是不可替代的。甚至有人还说,除了要抚养孩子,家庭还必须负担赡养老人的职责。

没错,身教大于言传,在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以自己的言行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孩子、塑造着孩子。

不过,比起家庭,社会好像更热心于对孩子的教育与规训。

一个孩子集中在家里生活主要是在刚出生到3岁上幼儿园期间,只要到了入学年龄,每天有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更不用说,社会上早就兴起了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社会正在侵夺家庭的教育权。

换个角度,如果说家庭是一种以教育为主要职能的组织,那么父母们都是一群无证上岗的老师,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岗前培训,甚至没有教育经验,就草率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未免太不严肃了!更何况,既然是一座教育机构,那么等到孩子从这里“毕业”、长大成人了,他是不是就可以脱离家庭了?当然没有。

所以,教育好像也不能成为家庭必须存在的理由?

还有一种可能。社会是很凶险的,生存压力是很大的。个人单枪匹马很难应对随时降临的困难,这个时候,家庭就成了一种抱团取暖的行为,他把一些社会成员以血缘的纽带团结起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共同抗击社会风险。

但是我们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做“社会保险”的东西。国家越来越完善的保障制度,社会上越来越丰富的保险产品,它们几乎已经快覆盖我们将面临的所有困难。所以,“共度难关”好像也不能成为家庭得以存续的强硬理由。

而且,如果把家庭当作帮我们度过难关的“生活互助组”,我们总觉得这个想法好像亵渎了一些东西。

亵渎了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感情吧。

满足人的感情需要,这可能是家庭得以存续最重要的理由。

我们可以依靠技术解决生育的难题,依靠专家解决教育的问题,依靠国家解决生老病死的福利保障问题。但是遇到感情问题时,只有家人能够抚慰我们的心灵。

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的是,家庭不只是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它还有血缘和感情。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和信息高度共享,大家在同一个屋檐下有饭同食有衣同穿。这就形成了与一般社会关系不同的、一种水乳交融的私密关系。

因为财产的高度共有,家庭成员之间几乎不用互相防范,一般情况下,大家有什么想法都会直接脱口而出。又因为家庭关系的私密性,家人在交流中更容易触及到一些隐秘的情绪和真实的想法,这样的交流更有效,更深刻。

上述这些特征使得家庭关系在排解感情问题中有天然的优势(除非感情问题就是由家庭引起的)。

当然有人会说,除了亲人,我们还有朋友啊,朋友不也可以倾听我们的烦恼,一起帮我们出谋划策,抚慰我们吗?当然。

但是朋友与家人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不论多么伟大的友谊,都是建立在一定前提基础上的,比如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三观等等。而家庭关系则是无条件的,家人永远是家人,血永远浓于水。

除去个别的例外,家庭关系的稳定性普遍要大于其他社会关系,在主观上,人们对于家人的信任度也高于其他人。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初步回答文首的问题了。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家?

不为别的,只是没有家,我们的内心将无处安放。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pmJX3EBrZ4kL1Vi8o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