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很火的纳凉山瓦罐岭你去过吗
文/强玉昌
来源:扶风微传媒
周末烈日炎炎,就近哪有纳凉地,可轻松休闲?真巧,有磕睡就遇忱头,电话铃响了:"喂,老同学,走,去一个乘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的一日游新景区一一扶风法门寺北面的瓦罐岭"。爽快应约,一天下来,我便有了一次微信运动、养眼赏心、探秘神奇、穿越扶麟、励志修身的自驾游,有了感觉真爽,回味无穷,值得给亲们分享的写作冲动,有了向大家这个急切热情的呼唤:"朋友,你也快去吧,瓦罐岭犹如一个神秘、羞涩、俊巧的淑女,痴情、文静的等待着你猎奇的目光和噪动的双臂!
瓦罐岭,扶风最高峰。昔日古战场,曾经是姜子牙与闻太师大战的古战场,是周原的龙脉靠山。解放前是扶风北山游击队秘密活动基地,是向陕甘宁边区运送枪支弹药、棉花布匹、医疗用品的秘密通道。相传西周时有一老道姓周,在北山最高峰捏泥瓦罐为生,谁家困难,遂送泥瓦罐周济,此山便叫瓦罐岭。周道人是扶贫鼻祖,瓦罐岭是扶贫救济之源。瓦罐岭精神是“德文化”的标本。
从扶风县部局级领导岗位退休的老干部郭多武先生,是一位踏破铁鞋,钻山探秘,东奔西跑,筹款拉捐,为挖掘收集瓦罐岭故事,寻觅宣扬古今名胜,费尽了心思,倾注了心血。是一位魂牵梦绕,身心在山的苦行僧。他一路导游,如数家珍,让我们一点点掀开了瓦罐山神秘的盖头和面纱。
瓦罐岭,群山重叠;植被麻密,愖称氧吧;幽径深遂,小道傍涯; 奇花异草,蜂飞蝶舞......
瓦罐岭,对于青年驴友们,这里更让他们青睐。瓦罐岭北邻麟游,不到二个小时,即可登翻过山顶,下坡到达麟游地界,完成扶麟穿越驴友之行。如果提前约定好扶风县城著名驴友牛泰龙,坐上他的小型进口越野车,便可到达瓦罐岭最高峰攀山营地,很快穿越扶麟两县。
牛泰龙先生是一位自驾游爱好者,特别对一些没有商业开发的深峪山域独有情钟,他对穿越扶麟的游游者,曾多次予以驾支持,是探勘掲秘,宣传推广瓦罐岭旅游的侠士和热心人。
郭多武先生说,瓦罐岭旅游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宣传和弘扬瓦罐岭精神。这个精神与人造泉的经历有关,与一个费心?力的掘泉人有关。
这渠泉水有一个动人故事。
瓦罐岭是7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扶风红旗渠瓦罐岭穿山引水工程大会战之地。从74年开始,黄堆公社举全社之力,大动员、大上劳、大会战,采取人抗肩挑、连拉带抬,硬打硬挖硬钻的办法昼夜不停、加班加点,奋战4年半,穿山凿洞1100米,修渠5000米,从根本上解决了沿山农林、杜城村“吃水难”问题,被村民们称颂为救命泉水。时称“三大”工程,这就是决心大、干劲大、震动大。黄堆人民意志坚,瓦罐岭上钻眼眼,家喻户晓,号称瓦罐岭精神。
当年狠下决心,组织率领公社社员奋战穿山掘渠的领导,是黄堆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张志孝,是瓦罐岭"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人物。
张志孝当年在瓦罐岭水利工程动员会上讲话
巧遇张志孝书记儿子张仓有,笔者采访了他。
吃水不忘打井人。受益泉水的农林村群众前几年隆重开会纪念钻洞取水工程,弘扬瓦罐岭红旗渠精神,给恩人张志孝书记等人竖立了功德碑。
瓦罐岭山坡上见到了许多放养的野猪、山羊、鸡鸭等,以山养山、绿色有机的旅游经济综合开发得到了发展。
瓦罐岭人栽梧引凤,搭建书画笔会,提升了人气,好个热闹。
休闲观景台为游人以山会友,雅集叙情,提供了舒适宽敞的平台。
泉水暗渠的山头,搭建了500多个台阶的云梯,让游人走上了美景尽收眼底,感受和追寻瓦罐岭"红旗渠"精神的圣地高台。
在瓦罐岭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不少领导的指导支持和朋友们的鼓励帮助。
许多游人、访客、驴友都想能住上几天观景釆风和静享雅趣,瓦罐岭人正在努力创造这样的条件。
不少文人骚为瓦罐岭景色、人物、故事赋诗
这里留下了许多对瓦罐岭饱含深情的倩影
瓦罐岭寄怀
作者/屈军强
一
青山叠翠鸟鸣长,
驻步观云乐馨香。
身外功名终是梦,
乡音一曲入诗行。
二
墨客登高雅兴多,
碧峰四面纵情歌。
晴岚仙洞素心醉,
妙笔丹青意更娇。
三
瓦罐岭中气势赳,
祥云瑞彩眼忙收。
清茶暖语听人唤,
早已蜂蝶闹花头
四
叠翠层峦四月天,
春风催客笑开颜。
题诗展画亮尘眼,
频赞世贤好梦圆。
登瓦罐岭有感
作者/刘广荣
挚友结伴瓦罐岭,
青山碧水人靓俊。
昔日众徒引清泉,
而今登高望远行。
作于2019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