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孩子讲英雄事,让孩子读榜样书
孩子有很强的模仿性。 他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如能经常观察和模仿身边的或书上、影视上介绍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比如,无论是书,还是后来拍成电影及电视连续剧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主人翁保尔同困难顽强抗争,勇于战胜自我的精神,都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充满信心,笑迎挑战,披荆斩棘,开拓向前。 验证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至理名言的强大生命力。 所以,家长平时要注重利用榜样向孩子进行说理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逆境成才的道理,让孩子知道每个成功的人,都是在与困难挫折的抗争较量中,经过顽强拼搏,最终走向成功的。
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听、看、读一些名人传记,英雄人物事迹影视片,让孩子从中受到启发,学到经验,还可用身边同龄人或熟人战胜挫折的经历来鼓励孩子,以便为孩子抗御挫折提供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教孩子独立做,为孩子设体验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家长(特别是祖辈)对孩子过分保护,过分溺爱的趋势日渐明显,致使孩子身上的娇骄二气“泛滥成灾”,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低下,遇到困难和挫折不知所措,导致恶性事件有增无减,不少家庭可谓家教“危机四伏”,身陷“四面楚歌”之地。 为制止这种恶性势头的蔓延,建议家长们抓紧收起为孩子撑得过大的“保护伞”,还给孩子一方“独立的天”。让他们学会自我服务,学会独立做事。 为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家长应允许并指导孩子学会“节假双休日我当家”,让孩子真正做“家庭的小主人”,衣食住行都可放手让他们去自主尝试处理,让他们做主人的体验过程,便是孩子抗挫折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
为进一步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还可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实际,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可能令孩子产生挫折感的事让他去做,并适时给予鼓励性提示。 如孩子不爱活动,就鼓励他每天去坚持进行一定时间的锻炼,孩子性格内向,就有意安排他去邻居家借东西,孩子不爱学习,就专门限时让他去完成一定数量的自学或读书任务,孩子不爱动脑,就鼓励孩子每天都必须向家长或老师发问质疑等等。通过类似种种经常性的训练,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家长通达又乐观,孩子受益更明显
家长面对生活困难、工作压力、邻里纠纷、身体疾患等挫折性事件的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如果家长面对方方面面的挫折,抑郁寡欢,孩子则会变得心理黯然,而家长若以通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孩子则会学到如何战胜挫折的经验。 这就希望为人父母者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应做好孩子身边的榜样。 面对挫折,不要灰心丧气,牢骚飞满天,而应冷静应对。遇险泰然,遇难敢担,遇病不忧,遇烦不怨,用自己的言行让孩子懂得只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生活,天塌下来也不怕,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21 世纪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 孩子需要在与一个个挫折的碰撞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挫折与机遇并存! 因此家长应教会孩子在挫折中把握每一个成功的机遇,永远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挫折的挑战,去执着地书写人生成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