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小偷”宋之问,为得到作品署名权,难得的放了骆宾王一马

2020-12-02     老衲侃春秋

原标题:“诗坛小偷”宋之问,为得到作品署名权,难得的放了骆宾王一马

宋之问和沈佺期一样,在当时的文坛是并立的双峰。文学成就非同一般,是唐朝律诗奠基人之一。

虽然这哥俩在文学上很有造诣,但在人品方面,都是一丘之貉,不值一提。

宋之问无耻的地方有哪些呢?

一、为了抢夺诗词,不惜杀害了自己的亲外甥。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也是当时的一个诗人。

有一次,他外甥写了一首《代悲白头翁》的诗,写完之后,来到舅舅家,向舅舅讨教。

其实这是文人的通病,每有得意之作,生怕别人不知道,便到处炫耀。这次刘希夷来到目的也是这样,名为讨教,实为炫耀。

宋之问拿过外甥的诗读了起来,一开始觉得写得很一般,有些漫不经心。但读到后面,一个诗句打动了他,哪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宋之问是诗坛名家,自然懂得绝句的价值,看到这两句两眼放光,就像恶徒偶遇美女一样的难以舍弃了。趁着这诗还没有发表,他和外甥商量了,让他把这首诗的署名权让给自己。

刘希夷是兴冲冲的来炫耀自己的作品,没想到舅舅提出这么一个要求,顿时面有难色。但当面又不好说什么,就勉强答应了。

回到住处,越想越不对劲,自己搜索枯肠好容易憋出来的诗词,就这么被舅舅明目张胆的打劫了?越想越来气,于是来到舅舅家,索要诗稿。

刘希夷走后,宋之问还在那里品味那两个绝句呢,外甥突然来了,索要诗稿,不由得大怒,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

由此被后人称之为“诗坛小偷”。

二、为了邀宠,无所不用其极

在武则天掌权的武周时期,宋之问以才名被召分直内文学馆, 入崇文馆充学士。 待遇也由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为世人钦慕。

在文学馆整天无所事事,就写各种诗歌取悦于女皇。由于看到“二张”很得武则天的宠爱,宋之问也产生了非分之想。

史书记载,他“伟仪貌,雄于辩”,就是说长相出众,还很有才,所以有这种想法也很自然,并不是不自量力。

除了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逗得武则天眉开眼笑外,有一天来了个毛遂自荐,写了一首艳诗献给女皇。渴望像张氏兄弟那样得到武则天的宠爱,爬上女皇的龙床。

可惜没有成功,为何?

有貌又有才的大才子,多么的风流倜傥啊,武则天为何不喜欢呢?

有个古语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宋之问有一个缺点让武则天都知道了,有一天女皇对身边人说:“这个宋之问,的确是难遇之才,只是他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

宋之问听说了女皇的评价之后,后悔死了。从此后,他成天洗洗刷刷,糟蹋了多少上好的茉莉花和“鸡舌香”。

就像现在的男士都喜欢原生态,不愿意娶整过容的女人做老婆一样;宋之问再煞费苦心,女皇也不给他机会了。

三、卖友求荣,毫无底线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退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因为曾是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

在京城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宋之问,受不了岭南蛮荒之地的苦,竟然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藏匿于好友张仲之家中。

此时虽然唐睿宗上位,但朝中说了算的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这些实力派,而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借着和唐睿宗是亲家的有利条件,很快取得韦皇后的信任,在朝中红得发紫,这让正直的朝臣愤恨不已。

王同皎是驸马,他是个慷慨之士,对于岳父放纵韦皇后与武三思篡权跋扈的行为十分愤怒,慢慢地产生了灭掉武三思的念头。

此时正是一个机会,武则天去世,那葬礼肯定很隆重,王同皎觉得是个机会,就和张仲之、祖延庆等人商量,计划趁为武则天送葬时,以埋伏的弓箭手射杀武三思。

宋之问听到后立即派侄子前去告发,结果这些合谋之人全部被杀。

因为宋之问这一功,武三思不但没有追究他擅自逃回洛阳一事,反而把他提拔为鸿胪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

宋之问虽然又东山再起了,但他对所作所为,为时人所不齿。

后来武三思父子被太子李重俊所杀,失去靠山的宋之问又无意间得罪了太平公主,于是太平公主就到哥哥唐睿宗那里告发宋之问的丑行,这一次又被迫离开京城,到越州长史任上赴任。

在路途上,宋之问又有一番奇遇,并且因为自己的私心,无意间做了一件好事——饶人一命。

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宋之问到被贬之所越州赴任,途经杭州,下榻于灵隐寺。

这夜月光明媚,宋之问看着远方的群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吟出这两句时,却脑路断电似的吟不下去了,始终想不出合适的下句来。

这一下憋得他在寺内摇头晃脑的,就是对不出下句。朦朦胧胧中来到一禅房前。

只见一老僧正在长生灯下坐禅,见到来人,忽然睁眼问道:“施主有何贵干?”

宋之问说出了自己的窘状,老僧听完,沉吟两秒,随即答道:“施主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比较妥帖。”

宋之问一听,茅塞顿开,就像打通全流程似的,文思如江河之水倾泻而下,返回房间时,已将《灵隐寺》诗做完,全诗如下:

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末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寺,看余渡石桥。

做完全诗,琢磨来琢磨去,就觉得老和尚说的那两句是全诗的诗眼。如果没有这两句,整首诗就太平淡无味了。

这里还有此等奇人?

宋之问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禅房,可是已人去房空。

宋之问找到扫地僧,询问禅房住的高僧名号,扫地僧回答道:“乃是骆宾王是也。”

宋之问一听,倒吸一口凉气。

当年徐敬业叛乱,骆宾王撰写《讨武曌檄》,曾轰动一时。后来武则天派官兵剿灭了叛乱,可徐敬业和骆宾王都不知所踪。

原来你是躲在这里呀!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宋之问当时欣喜若狂,我立功的机会到了!

马上就要到官府去告发,让他们带兵来擒叛贼。

可是静下心来一想,徐敬业叛乱,都是武周时期的事了,现在到了唐睿宗朝,当时徐敬业造的是武则天的反,对于现在的李家来说,倒成正义行动了。

再说将骆宾王一递出去,这首诗中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个诗句的版权就不属于自己的了。

难以割舍呀,难以割舍。

后来摇了摇头,就此作罢。

骆宾王因宋之问的一己私心,而逃过一劫。要是他知道其中的原委,他是应该感谢宋之问的秘而不宣呢,还是因无意中成全了这个无耻文人的诗名,而悔恨不已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 《资治通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soMJHYBxV5JH8q_hvy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