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杯不醉”的总理,微醺过一回酒,了解真相后,更令人肃然起敬

2021-01-08     老衲侃春秋

原标题:“千杯不醉”的总理,微醺过一回酒,了解真相后,更令人肃然起敬

题记:周恩来是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今天是他45周年忌日。

他的丰功伟绩已经载入共和国史册,但有关他的生活点滴,却更令人感觉神秘。

下面我们就根据总理生前工作人员的回忆,追忆他老人家的一个生活点滴。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以美军为主导的“联合国军”,马上向朝鲜半岛派出军队。

这个所谓的联合国军,是由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十六国组成。

当时朝鲜的局势,可谓是危在旦夕。

我们出不出兵帮助朝鲜呢?要知道,我们当时刚建国,国家是百废待兴的局面。

如果要出兵,那我们将面对的是以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为首,以及它的15个小兄弟呀组成的联军呀!

主席翻来覆去思考着这个问题,几夜都没有合眼。最后终于做出艰难的决定——出兵朝鲜。

他说服了政治局的绝大多数同志,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市)渡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以抗击“联合国军”。

这场抗美援朝战争,持续了三年左右,直至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朝,中,美三方几经谈判,终于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

根据协议,志愿军于1958年底,全部撤离朝鲜。

这充分表明了朝中方面,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

志愿军凯旋归来了,就像古代的远征大军一样的班师回朝了,怎么也得有盛大的欢迎仪式才行啊。

因为这一次,我们的出征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百废待兴。

但就是在那么艰苦环境下,志愿军圆满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的,对这些保家卫国的将士们,不举行一次盛大的欢迎仪式,怎么能对得起这些保家卫国的勇士呢?

1958年10月29日晚,欢迎宴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

出席宴会的,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上将、政委王平上将,和总部的官兵代表,地点设在北京饭店。

大家都知道,总理素来酒量极大,堪称“千杯不醉”。

据《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935年3月16日,红军攻占茅台镇。

当时的许多红军战士都没听过茅台酒。

但他们打听到用酒泡脚可以解乏这个妙方后,纷纷涌入街道两侧的酿酒作坊,买来茅台酒泡脚,以至于“酒汇成河,流出作坊,淌入泥沟。”

怎么能保护这些酿酒作坊呢?周恩来领导下的军委政治部,就曾经贴出布告,主要就是为了保护生产茅台酒最多的成义、荣和、恒兴3家酒坊。

红军的布告如下:“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于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大赛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甑、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

做完这些工作后,周恩来难得的腾出时间,和大家豪饮了一番。

这次周恩来曾用超过1两的杯子,喝下过25杯的茅台酒。

但那是他年轻的时候。

现在的总理已经是年满花甲的老者了。

宴会开始后,总理十分兴奋,也十分激动。

为了表达对志愿军将士的敬意,总理分别一一敬酒。

大凡刚从前线下来的人,最能理解这庆功酒的含义,再加上杨勇、王平本来都善饮,看到总理那么高兴,也变放量豪饮起来,一会儿都喝得红光满面、神采飞扬。

大家都知道,这挨桌敬酒,一直马不停歇,自然无法夹菜压酒。

这个酒会,邀请的人员众多,可不是一两桌人,而是好几十桌!

这么多桌,桌桌挨个轮下来,就显得有些猛了,果然,敬酒到最后,总理略显出一些醉意来。

但是酒兴正浓的总理倒没感觉出来,只见他越来越兴奋,话也越来越多,这其实就是醉的开始。

此时工作人员谁也无法直接干涉,怕破坏了这种和谐气氛。他们只能向志愿军代表们小声提醒:"喝不少了,该结束了,跳舞吧。"

"好,现在去跳舞。"周恩来终于接受了建议,挥手招呼大家去跳舞,自己则想坐下来小憩一会。

这一坐下,整个身体放松了,酒开始往上涌。

疲劳加酒后的总理目光开始变得朦胧,眼皮渐渐垂下,身体一点一点地歪倒,终于躺倒在椅子上。

此时谁也不敢吵醒他,大家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连椅子带人,一道都抬进了休息室。

虽然是大国的总理,喝成这样实在有伤大雅,但后来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起来,还是有些热泪盈眶的。

这是总理的真性情表露,是对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对他们胜利凯旋后,真诚的感情流露。

我们反倒觉得一个大国总理的可亲、可敬,他的平易近人,让广大将士们感激涕零。

这生活的点滴,虽然不可能载入正史,但作为名人轶事,定然会让后人长久传颂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8Kn43YBDlXMa8eqCt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