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李勣激战刘黑闼,5000士兵被杀,自己只身逃脱,才捡回一命

2021-01-07     老衲侃春秋

原标题:名将李勣激战刘黑闼,5000士兵被杀,自己只身逃脱,才捡回一命

唐朝名将中,李姓的有两个,一个是李靖,另一个是李勣。

其实李勣原不姓李,原名叫徐世勣,字懋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

早年投身于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

李勣一生战功无数,曾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来又大破东突厥、高丽。

正因为唐朝建立了不朽功勋,所以,后来被李渊赐姓李氏的殊荣,于是就改名为李世勣。可李世民当了皇帝后,为了避讳李世民的“世”字,于是改名李勣。所以,一生有好几个名字。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并且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话一点不假。虽然后期功成名就,将星耀眼,但李勣的成名,都是以血的教训换来的,只是因为后来战功卓著,他前期的败绩才被大家说忽略,一般不为人知而已。

李勣此生最大一次败仗,其狼狈之状,可谓是惨不忍睹。那是在和刘黑闼交战时发生的。

唐朝建立后,李渊的朝廷,也只是控制了关中一小块地区,其余各地还都是各股割据势力盘踞,李渊开始了唐朝的统一战争。

后来李世民率军打败了窦建德、王世充部,朝廷势力范围扩大到中原、河北一带。

公元621年7月,李渊将降服的窦建德腰斩于市,王世充因为投降时李世民答应饶他一死,虽然当时没有杀掉,但后来也死的不明不白。

李渊的这一行为引起轩然大波,窦建德和王世充的部下十分恐慌,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保障,于是开始密谋叛乱。

就在窦建德被处斩一个月后,他过去的老部下拥戴刘黑闼,在贝州漳南正式大举起兵。

这属于死灰复燃了,开始这团死灰一复燃,就变成了熊熊烈火。

闻听刘黑闼造反,李渊急忙任命淮安王李神通为山东道行台尚书右仆射,和幽州总管罗艺一道,组成政府联军,共五万多兵马,前去剿寇。

不料那刘黑闼不愧骁勇多谋的名号,两军在饶阳(河北省衡水市)城南一场交战,李神通大败。

“淮安王……与刘黑闼战于饶阳城南,布陈十馀里;黑闼众少,依堤单行而陈以当之。会风雪,神通乘风击之,既而风返,神通大败,士马军资失亡三分之二。”(《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

一场大战下来,兵马物资损失了一大半,可谓是被打残了。

刘黑闼这一仗打出了声威,在随后的战斗中,表现出威猛的攻势:攻陷瀛州,抓获刺史卢士睿;攻陷定州,杀死总管李玄通;打下冀州,杀总管麹棱……总之是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冀州是当时的河北重镇,冀州一失守,李渊马上意识到整个河北的情况不妙了,此时李勣任黎州总管,军队驻扎在宗城,但当时手头上兵力不多,只有2万余人。

李渊怕李勣这点兵力顶不住刘黑闼的十万之众,于是派右屯卫大将军、义安王李孝常率官军从关中出发,星夜赶往河北。

刘黑闼知道这个军情后,怕援军一到,自己就被动了,于是抢先一步,兵围宗城。

李勣闻听刘黑闼大军来了,知道自己这点兵守也守不住,于是一声令下,弃城逃往洺州。

当时唐朝河北道行台设在洺州,所以,应该是河北的统治中心了,自然兵多城固。

攻城的代价是很高的,你弃城而逃,那就好解决了。刘黑闼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指挥他的大军,一路狂追。

当时唐军的骑兵早已全部调去饶阳,李勣手头上就剩下一些步兵,所以,李勣他们很快就被追上了。

两军相遇,步兵对骑兵,那还有什么悬念?只有送死的命。

此时李勣才后悔不该弃城的,守卫在城中等待援军,至少还有个盼头,现在荒郊野外,没人救援,逃也逃不掉,最后5000唐军将士全部壮烈牺牲,只有李勣腿快,是捡了一条小命回来。

“黑闼将兵数万进逼宗城,黎州总管李世勣先屯宗城,弃城走保洺州。甲子,黑闼追击世勣等,破之,杀步卒五千人,世勣仅以身免。”(《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九》)

生涯遭受这样的惨败,李勣竟然没有受到朝廷的贬摘,也算是奇迹了。

后来李渊一看,别人都不行,不动用李世民不行了,于是派他带兵前来讨伐刘黑闼。

李世民和刘黑闼决战于洺水,战果是刘黑闼大败,只带一千多逃往突厥。

在此战中李勣“戴罪立功”,他带领的部队击败了刘黑闼部将高雅贤。

斩杀敌军大将,多少挽回一点颜面。

打败刘黑闼之后,李世民就班师回朝了,留下李世勣继续讨伐小股残余势力。

此时李勣受到重用,为河南道大总管,负责讨伐鲁王徐圆朗,没过多久,匪首被擒获,山东一带终于平定了。

“圆朗重据兖州反,授勣河南大总管以讨之,寻获圆朗,斩首以献,兖州平。”(《旧唐书列传第十七》)

这次,李勣算是露脸了,终于立一大功。

从此后,李勣有了独立带兵的权力,他也就此走出低谷,逐渐锻炼成大唐帝国真正意义上的一位名将。

参考资料:《新唐书》 《资治通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0-m3nYB9j7PxaI7O_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