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时心脏快速且不规则的收缩,往往使患者感觉心跳快而且不规则,有明显的心悸感,有时候心跳可以达到100~160次/分,患者自己搭脉搏会发现脉搏很不整齐。
它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10%,80岁以上可达19%。目前我国明确诊断为房颤的患者约1000万例,可能还存在大量的隐匿性患者。除了会导致患者心悸不适外,最大的危害为诱发脑中风,合并房颤的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增加5~8倍。
房颤治疗包括药物、内科导管射频消融术及房颤外科手术。虽然房颤手术治疗方式日益成熟,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在术后复发。
哪种情况算是房颤复发了?成功与复发的判定标准:
(1) 治疗成功:在房颤射频消融治疗3个月后,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无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的患者,可以视为治疗成功。对于之前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判断时间应为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即从体内基本清除干净)后;如口服胺碘酮的患者,因为该药物代谢较慢,应以停用胺碘酮3个月后作为判断的时间。
(2) 治疗有效:在房颤射频消融治疗3个月后,使用术前无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无房颤或房扑或房速发作的患者,或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发作负荷(如频率、持续时间等)明显降低的患者,视为治疗有效。
(3) 早期房颤复发:射频消融术后的3个月被定义为“空白期”。在这段时间内发生持续时间≥30秒的房颤或房扑或房速,被定义为早期房颤复发。约60%的早期复发会自行纠正,所以早期房颤复发不被当做真正的房颤复发。
(4) 房颤复发:射频消融术3个月后发生的房颤或房扑或房速,如时间≥30秒,视为房颤复发。术后3~12个月发作房颤称为晚期复发;术后12个月以后发作房颤则称为远期复发。
当然,房颤复发是多因素的,主要包括:
基础疾病:如心肌缺血、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肥胖等,有句俗话“治标还得治本”,如果这些病因未能很好的控制,房颤消融术后仍易复发。
房颤持续时间:房颤持续时间越长,术后复发风险越高。
左心房大小及心房纤维化程度:左心房越大,心肌纤维化程度越重,术后越容易复发。
那么房颤复发以后,应该怎么办?
1、早期复发:由于早期复发与心房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等有关,所以无需紧张焦虑,随着水肿消退创面愈合,房颤发作会逐渐减少。如果发作次数较多,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持续时间过长的患者可采用电复律的方法恢复窦律。
2、晚期复发:一般经过一次导管消融术,即使有房颤复发,其发作的次数也会较前减少、症状会明显减轻。如果仍发作频繁、症状明显,可考虑再次行导管消融术,阵发性房颤二次导管消融术的成功率可达90%,持续房颤二次消融也能达到80%。
3、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应注意进行必要的内科治疗,比如服用ACEI或ARB类药物抑制心肌重塑、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注意保护肾功能,严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使用简易呼吸机治疗等。这些都有利于房颤的预防,减少复发。
看完上面的介绍,相信大部分患者心里有底了,如果接受手术后3个月内出现了房颤复发,无需过分紧张,这并非手术“失败”,可以向你的手术医生咨询处理方案。对于房颤复发患者根据病情必要时接受药物、电复律甚至再次手术治疗。
如您有心脏疾病相关疑问,可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程云阁医生】留言或发送检查报告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