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母曰.子成》:决定孩子是否成为学霸,关键在于教育的理念

2020-04-10     婉秋聊育儿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妈妈收拾儿子的衣橱,发现过季的衣服里面藏有厚厚一卷没有做的试卷。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可能会将孩子严厉教训一顿:“好小子!你不但不做作业,还将作业藏起来,这个事情性质很严重啊。”然后要求他必须补上这些作业。

故事中的这位妈妈无意中发现了儿子的这个秘密后,也是很吃惊:一向懂事、上进的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不遵守纪律的事情?虽然她也非常生气,但她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既没有训斥孩子,也没有戳穿孩子的把戏,她选择暗中观察孩子的表现。

她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允许孩子犯错误,在孩子不突破底线的前提下,她选择的不是严厉地管教,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孩子去享受制造问题的快乐,再去承受面对问题的苦楚,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个偷藏试卷的淘气孩子李佚凡,后来取得S A T2满分,托福113分的好成绩,被八所世界名校同时录取,现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

这位妈妈就是颜翠英——河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副教授家庭教育和婚姻亲子关系指导老师。

颜翠英老师自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又养育出如此优秀的孩子,这与她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分不开的。她将自己的教育理论结合自己养育儿子的实践经验,著成了这本《母曰.子成》。

颜翠英老师用锐利的眼光剖析了妈妈这个群体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那些困惑的根源,总结出“五步法”给大脑补充教育理念的营养,然后再加上“佐料”,让我们的养育之路更从容,让孩子发掘出最大的潜力,充满激情地成长。

“问题妈妈”的烦恼。

当我们拥有自己的孩子之后,特别希望做一个好妈妈,把最好的爱给孩子,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于是我们看了很多的育儿书,也向成功的家长请教经验,努力学着去做一个好妈妈,可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自己力不从心,美好的期待老是落空。

尤其是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让我们无计可施,无力感和挫败感时常围绕着我们。所以,我们就容易焦虑、无奈,力不从心,不但不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甚至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发展。


  • 指不对路,使不上劲

妈妈有规划的意识,却没有规划的能力,不知道孩子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也不知道孩子长期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内心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但无论学业规划、活动指导还是心理疏导,所有孩子成长需要技术含量的活,统统都做不了。

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妈妈能力的欠缺。

  • 对孩子老是放不下心

对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放心,事无巨细事事关心,容易让孩子不够自信和大胆。

  • 开不了头,收不了尾

不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做事情定了计划就是不执行;或者是做事情缺乏耐力,计划开始后却监督不力,做不到善始善终。

  • 走不进孩子的心里

缺乏沟通的艺术和技巧,不懂得如何说服孩子,不知道怎么获得孩子的真实情况。

  • 家庭合作意识不强

家里的事情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容易造成处理意见和处理方式不一致,使家庭成员的状态不同步,行动不同步,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容易产生矛盾。

“五步法”从根源上解决妈妈的烦恼。

初读这本书,感觉就像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人以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妈妈可以做到如此用心!书中丝毫没有艰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完全从我们普通妈妈的想法出发,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出精辟的理念,中间结合若干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读来令人不忍释手,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读到这本书。

那么怎样做妈妈才能帮助孩子成长得更从容、更优秀呢?

第一步,了解孩子,理解爱。

1、了解孩子。

《论语•为政》中就说过要“因材施教”,我们要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用死板的教育套路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个性,适用于什么方式的教育,是父母必备的功课。

2、尊重孩子。

许多家长可能认为:我们非常爱孩子。但有时候我们对爱的理解是片面的,爱孩子并不是单纯地指给孩子提供吃和穿,将孩子伺候得无微不至。 这些只是低层次的爱。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说过这样一句话:“爱”, 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一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医生。他的看法是:每一位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

真正的爱不仅是物质的给予,精神的陪伴,还要唤醒孩子的内心,让孩子自我觉醒,自我期待,积极地自我完善,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优秀的品质和阳光的心态,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都会要求孩子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再玩。

我的一个朋友,自己上学时很自觉,都是放学回家后先写完作业再做其他的事情,她认为儿子也必须这样。

但是她的儿子不想先写作业,要求吃完晚饭再写作业。朋友就是不答应,觉得应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允许先玩再写作业。

母子之间经常因为写作业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儿子的作业自然做得效率不高。等儿子上到小学高年级,出现了厌学情绪,朋友反思到自己的这个问题,赶紧修正,但孩子的学习兴趣已经被破坏了,很难修复。

颜老师在对待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上就比较灵活多变。开始,她也要求儿子先写作业再玩,但后来她发现儿子坐在桌子前面听到楼下的小朋友在外面玩,根本就坐不住,基于对孩子的了解和信任,她要求儿子只要在睡觉前完成作业就可以,具体什么时间与同学玩,什么时间写作业,什么时间看电视,完全由他自己安排。

表面上看,让孩子自己决定写作业的时间是在“纵容”孩子,实际上,颜老师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信任和自由,让孩子自己协调好各个时间,孩子反而学习效率更高,也锻炼了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确实是做妈妈的智慧。

读《母曰.子成》:决定孩子是否成为学霸,关键在于教育的理念

第二步,坚持学习,能去爱。

当我们完成了第一步,学会了如何去尊重孩子,爱孩子,但在孩子需要我们去引领的时候,不一定能够胜任。所以,做一个智慧的妈妈需要不断地去学习,让自己不但会“爱”孩子,还要有能力去“爱”孩子。

1、客观自评,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

审视自己的教育能力,找到自己教育上欠缺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去学习。

2、主动学习。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有了孩子,对于每位家长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催人奋进的机会!

为了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为了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这就是我们强大的学习动力。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和国家做贡献,对社会做贡献,这些都是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科学育儿的无穷动力。

3、注意前瞻性和专业性的要求,碎片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结合。

多数妈妈都有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要想坚持学习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比如关注一些教育公众号,随身携带书籍等。

学习的内容除了提升自己的整体教育能力之外,最好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比如孩子升学考试前要研究政策,获取有效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与孩子进行合理的规划。

第三步,完善理念,不跑偏。

我们的日常行为表现来源于我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如何对待孩子正是体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理念,方才能够正确引领孩子。

举一个例子:摔倒了,该不该让孩子爬起来?

从前让老人带孩子,老人多数都比较宠爱孩子,当孩子摔倒在地时,她们会赶紧冲上去把孩子拉起来,甚至会用手拍打着地面:“坏蛋,磕着我们的宝宝了!”

后来,一部分教育者建议当孩子摔倒时,不要急着去拉起孩子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

颜老师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对类似这样的事情进行了分析:基于对孩子个性的尊重,选择不同的方式。

对那些坚强的孩子,在他摔倒的时候,我们鼓励他勇敢地爬起来。

对那些胆怯的孩子,我们可以过去扶起他,抱抱他,安慰孩子受到惊吓的心,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第四步,优化资源,会借力。

说实话,我以前从没有觉得获取信息,优化资源也算是教育的重要部分。

颜老师认为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发展,不停地更新自己的数据库,及时获取有效的信息,才能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机会。

她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儿子两岁半就报名参加了河北电视台的“超级宝宝秀”,获得了冠军。以后还录制了好多电视台的节目,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

在孩子的小升初,中考等这些特殊节点上,她也提前做好功课。

儿子将要升入初中时,颜老师先进行自我学习:了解初中的培养目标和中考的政策形式;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了解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调整的技巧;了解初一刚入学等关键节点容易出现的问题;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真是特别地用心。

相比之下,感觉自己做妈妈做得如此粗糙和笨拙。

第五步,运用智慧,能助力。

我们跟孩子聊天,要讲究交流的质量,利用聊天向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

比如孩子喜欢喝饮料,颜老师不是用简单的说教让孩子停止喝饮料,而是在饭桌上说自己的某个同事的孩子因为喝可乐太多,牙齿全被腐蚀了。

针对孩子的其他毛病,她也会编一个小故事:某个同事的孩子看书不注意,眼睛近视了,不得不戴上眼镜;某个同事不关注孩子的书写,导致上初中了写作业很难,每天熬到半夜……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借助实例,温和地指出孩子的问题,比针锋相对地批评收到的效果还要好。

书中记载了20个教育锦囊故事,充分展现了颜老师的教育智慧。忍不住分享一个:

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情感,体会“勿以恶小而为之”:

儿子在电视台参加了两个节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的知名度,有点得意忘形,与小朋友一起玩时表现得很不耐烦,对老师和家长也失去了礼貌。

颜老师让儿子用小菜刀切西红柿,先切开一半,然后让他合起来。再切一刀,再合起来。

儿子很疑惑,但是看到妈妈严肃的样子,也不敢多问,按妈妈的要求切开、合起来。

西红柿切成两半时还可以合起来,切到第四次就很难合拢了。继续切,直到西红柿像一摊血一样瘫在案板上,妈妈把儿子拥进怀里说:“孩子,你想想,刚才大大的西红柿,是不是像人的心,鲜红又漂亮?你每切一次西红柿就相当于你让别人伤心一次,切西红柿一刀两刀可以和龙起来,你伤害别人一次两次,别人也可以原谅你,但是你伤害别人多了,别人的心也就碎了。”

颜老师用西红柿引导儿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思想智慧令人惊叹!爱,讲究艺术,不仅需要用情、用心,更需要运用智慧。

给教育加点佐料

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我们全力以赴的事情,但是,正如再好的大餐也需要调料一样,在我们拥有整体的教育观的同时,我们可以加入一点“佐料”,让我们陪伴孩子的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美好。

加入宽容。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理解并宽容他,会比批评更有效。

李佚凡上小学时,偷懒没有写语文同步练习册,老师问他原因,他说丢了。于是,老师给了他一本新的,让他重新补完。实际上他把同步练习册藏到床底下,想瞒天过海,没想到老师识破了他的伎俩。当他将这件事告诉妈妈时,妈妈没有批评他,选择了宽容他,因为他已经进行了自我纠正。

加入宠惯。

颜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原则是:有底线,无上限。

下午接孩子的时间,幼儿园门口会有许多摆摊的老奶奶,只要儿子提出来要买,颜老师就会毫不犹豫地买给他,甚至买的比儿子的要求还要多。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从来没有被宠坏的孩子。内心的安全和丰盈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加入艺术。用夸张的表情,来表达你的共鸣; 用深情的眼神,来表达你的祝福;用肉麻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情感。

家人之间不能因为太熟悉而疏忽了沟通,而更应该通过艺术的方式让沟通变得更美,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加入等待。抚养孩子长大,就是“牵着蜗牛去散步”,慢慢走,慢慢看,别忘记欣赏一路的风景。

加入更多的尊重。尊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尊重孩子付出的努力,尊重孩子的意愿,更多的尊重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

《母曰.子成》这本书中,没有枯燥乏味的教育理论,只有从现代妈妈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建立的接地气的育儿理念,有的是针对孩子每一个具体问题的育儿锦囊,我们读后不仅可以得到普适的“道”,还可以学会具体的“术”。

多读几遍,如果能够充分理解颜老师的道,是最好不过了;如果不能将“道”全部消化,那么利用她在文中的实例进行举一反三,也能够解决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很多育儿问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LwcXEBiuFnsJQVDg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