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很多高校,在学生毕业之前,大四时都要安排学生外出实习,有的是学校对接一些实习岗位,有的则是学生个人去找。但是在现实中,有些高校反而会安排学生到工厂里去实习,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类似的新闻。
前段时间在本地论坛上看到一个在58同城上投递简历,在58同城上找到工作的网友留言说,今年大四下半年,被学校安排进了昆山的一家工厂实习。自己在大学里学的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然而进到车间之后仅工作了不到一周时间,有很多同学明确表示工作强度十分的大。工厂的上下班要求是每天早晨8:30上班打卡,晚上5:30下班打卡。休息到七点,而后接着加班到晚上十点钟,最令人忍受不了的是,即使是这么高强度的工作,每个月的月薪却只有1800块。按照学校的要求,是必须要在这家工厂,实习满五个月才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
其实类似的事情每年在新闻上都可以看到,陆陆续续的报道,若是对相关的事件有所了解,就可以发现。很多高校特别是职高类,多会安排学生到工厂里去实习,只不过是有的一些工厂做的比较过分,恰恰被记者曝光了而已。校方之所以会这么做,相信这中间应该有很多的利益牵扯,毕竟按照正常的道理来讲,学校是没有权力干预学生到哪里去实习的。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无论学生到哪实习,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都要看学校方面的意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学校跟工厂有利益瓜葛。每年都能够向工厂输送一批廉价的劳动力,例如,工厂在社会上正常招聘,每个月需要支付工人5000块的底薪。那可能这些实习生每个月近两千块就搞定了,而且一般情况下,学校每次供应的人数也比较多,往往都是几百人。
这样一来,中间就能够产生非常高昂的价差,试想一下,一个工人每个月就能够节省下3000块的开支,而学校向工厂输送了300名实习生,每个人需要工作五个月的时间,汇总下来就是450万的开支。
大家觉得学校为什么要强制要求学生,必须要在工厂完成实习呢?您在现实生活中,又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