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断助力奶山羊养殖产业,但市场风浪仍能波及养殖生态

2019-10-30   EBH母婴时代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文从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四方面入手,推动奶山羊产业发展壮大。

01

陕西奶山羊养殖业获政策支持

8月3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对陕西奶山羊产业发展的建议,提到奶山羊是我国重要的奶畜品种,具有易饲养管理、生产投入较低、经济效益较好等特点。

羊奶和羊奶粉是竞争力较强的国产乳制品,产业发展潜力较大。2018年,全国奶山羊存栏518万只,羊奶年产量100万吨,占全国奶类产量的3.3%。

另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奶山羊生产,进一步丰富奶源结构。

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具体提出了支持国家奶山羊核心育种场建设,开发羊奶等特色乳制品,为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把奶山羊作为推进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推动奶山羊产业发展壮大。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继续支持关中奶山羊、西农莎能奶山羊、崂山奶山羊等品种的选育与扩繁,打造高产奶山羊核心育种群。大力引进和繁育良种奶山羊,在奶山羊基地县建设良种扩繁场和配种站点,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奶山羊单产水平。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坚持以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为方向,制定奶山羊生产标准,实施养殖试验示范技术推广项目,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料综合配套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养殖户以代养、托管、入股等方式进入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

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研究完善羊乳品质量安全标准,健全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和乳制品加工、销售等管理制度。落实乳品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严格规范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加强收购、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羊乳制品质量安全。

培育壮大羊乳品加工企业。引导乳品企业与奶源基地布局匹配,生产协调。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开展产品创新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羊乳品企业。实施奶业品牌战略,激发企业创建品牌的内生动力,通过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推介产品优质、美誉度高的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杨凌圣妃乳业有限公司品牌孵化中心总经理张龙玺向《EBH母婴时代》表示,“政策的逐渐优化,说明国家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越来越理智、专业,比如以往更多是直接支持养殖户(养殖户通过村、镇级监管部门上报享受政策)近年逐渐优化为通过项目、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上游。另政策逐渐照顾专业合作社、新家庭农场等具有真切发展趋势的主体。”

“但在政策执行落实方面,往往有部分“钻空子”的人,随着养殖的专业化程度需要变高,项目验收审核标准收严。”

02

国内奶山羊养殖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乳业发展,把奶山羊产业作为扎实推进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优势产业,做出了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的决策部署,陕西奶山羊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陕西乳品安全生产协会副秘书长王伟民表示,“国家政策的支持促进奶山羊产业的发展,这是必然。但由于现在羊奶产业跟市场结合的太紧了,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但只要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反应到奶山羊养殖上就是大动静。”

从2017年初《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出台,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以及奶业振兴“五大行动”的部署,一连串明显的政策信号无不体现了政府对奶业的高度重视,中国奶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公布后,在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方面,提出全面振兴奶业,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培育国产优质品牌。

这些措施的设计基本路径就是通过制定完善标准,强化复原乳管控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中国乳业成长创造足够时间和空间;持续推进养殖加工一体化,防止倒奶杀牛;通过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实现节本增效,提高竞争力;通过品牌建设和宣传引导,提振消费信心。

业内人士文静对《EBH母婴时代》表示,“政策支持肯定有力的推动奶山羊产业的发展,使更多人关注并投入到这个产业。同时在推进养殖的过程中,手续办理的顺利些,同时还有一定的资金补助。”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产业提升速度肯定是加速的。但是整个产业还需要人才的沉淀,需要相关产业人员的投入,需要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了解羊奶的好,并消费羊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