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陵在西陵的位置
慕陵平面图
清慕陵是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与三位皇后(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的合葬陵寝,位于河北易县清西陵西侧,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 ,建于道光十二年到十六年(1832-1836年)。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道光皇帝(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
孝穆成皇后(1781—1808年)
咸丰皇帝生母、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
孝慎成皇后(1792年7月5日-1833年6月16日)
清乾隆皇帝后,清朝皇帝陵寝要按西陵、东陵的昭穆次序依次选址,父葬于西陵,子要葬于东陵,道光皇帝的陵寝按制应建于东陵,但道光皇帝在东陵的陵寝竟出现了渗水情况,并把已经下葬的孝穆成皇后的棺椁浸湿了,道光皇帝十分气愤。为此,在西陵另觅吉地,重建自己的陵寝。道光在西陵建陵寝的做法违背了乾隆一东一西交替建陵的祖令。
陵寝有三位皇后陪葬,分别是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其中孝全成皇后是咸丰皇帝的生母。
慕陵第一座建筑是五孔桥
在五孔桥上可看到大概二百米外的龙凤门
慕陵在清东陵、清西陵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
道光在位30年(1820-1850年),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据说他曾穿着打着补丁的裤子上朝。所穿的衣服,不经三次洗涤不更换。
慕陵是道光帝独树心裁之作。慕陵以精致小巧的建筑模式、清丽淡雅的建筑风格、工艺卓绝的楠木雕龙成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楠木烫蜡后褐然的色泽,灰黄交融的墙垣,配以蓝天白云,绿树金顶,典雅肃穆,清碧绝尘,自有一番幽远神秘、古朴超然的气度。
慕陵没有圣德神功碑和石像生,直接就是龙凤门
龙凤门
龙凤门介绍
龙凤门左右分别有下马碑和井亭
慕陵神道最南端是一座五孔桥,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道光帝"愧对祖宗"、"愧对天下百姓",遂下令取消了歌功颂德的圣德神功碑和石像生。五孔桥之北即龙凤门,与孝陵、泰陵、昌陵相同,但略小。龙凤门以北建有下马碑东西各一座,神道碑亭体量较小,石碑正面刻有宣宗谥号,背面按照道光的遗嘱,刻有咸丰帝亲自撰写的记述宣宗一生事迹的碑文,这在清陵中绝无仅有,其实是兼有圣德神功碑的作用。
过龙凤门是碑楼
右侧有神厨
前方是三孔石桥
三孔石桥前面是隆恩门
从隆恩门回望碑亭和神厨
慕陵建是由宠极一时的大臣穆彰阿主持建造的。慕陵在选址时吸取东陵宝华峪陵寝渗水的教训,选择了高平之地龙泉峪。并根据 "总以地臻全美为重,不在宫殿壮丽,以侈观瞻" 的宗旨、鉴于地势的限制、道光对慕陵的建筑规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筑规模显著缩小。裁撤了大碑楼、石像生、二柱门、方城、明楼等大型建筑。
该陵设计上更加刻意求简,仅有建筑27座, 占地45.6亩, 比泰陵缩小近80亩。
前面是隆恩门
隆恩门
隆恩门上门钉横纵各九
道光认为,地宫浸水,可能是群龙钻穴,龙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龙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会在地宫里吐水了。于是便在西陵中用金丝楠木雕成许许多多的龙,布满天花藻井,造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因此慕陵的隆恩殿别具一格,不仅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内都有龙,而且梁枋、雀替,全是楠木雕成的游龙和蟠龙,表面都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殿门一开,楠木香气便会扑鼻而来。
过隆恩门是隆恩殿
慕陵隆恩殿均用金丝楠木建成
隆恩殿前丹陛豪华精美
隆恩殿全殿无彩漆,均为金丝楠木本色
精致的金丝楠木雕刻
廊柱
慕陵虽然外观上保持了 "节俭"之意,但其材质结构却异常精美。其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工艺到顶,不涂红挂灰,改变了传统的上身糙砌灰砖,刷红浆,下肩干摆的做法;用精巧别致的石牌坊代替琉璃门;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慕陵隆恩殿、东西配殿所有木构件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造价惊人,加之两建一拆的经历,道光两次建陵耗白银440万两,超过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东配殿
西配殿
慕陵是一座木雕艺术的殿堂,以精湛的楠木雕龙闻名。慕陵的三座楠木殿不施油漆彩画,而是在楠木本色上以蜡涂烫,并用1318条楠木雕龙装饰于天花、雀替、隔扇、门窗,仅隆恩殿就有龙1096条,堪称龙的世界和海洋。隆恩殿内,每一块天花板都是一件雕龙艺术的杰作。雕刻大师用高浮雕加镂空的手法,刻成在云雾中舞动的龙身和向下俯视的龙头,龙头突出平面达半尺多高,一个个张口鼓腮伸向空中,和着楠木的芳香,仿佛"群龙聚会,龙口吐香"。
隆恩殿后面是三座桥和石牌坊
石牌坊
石牌坊上的精美石雕
道光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理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旻宁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旻宁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咸丰)。
进入石牌后是石祭台和宝顶
石祭台
慕陵没有方城和明楼,只有一土石圆宝顶
宝顶说明
从宝顶一侧回看石牌坊
一张蓝天下的慕陵宝顶照片
门票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