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易失败?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给孩子安装成功的引擎

2019-09-14   小C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的受挫能力弱,做事容易失败,往往是妈妈们担心的问题。许多孩子在学习上成绩不理想,甚至没有心思学习,上课,也许是因为孩子缺乏做事的"动机"。

常常听到妈妈们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上不努力,不用功,成绩在班里倒数等,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智力出了问题。其实,这都是因为孩子缺乏了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有些孩子偏科严重,也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喜欢的科目感兴趣,喜欢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就的感觉。

但是,也会有一些已经很优秀的孩子,但是家长们的要求已经超越了孩子所能达到的,从而逼着孩子成功的现象。生活中,我们也时常能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些新闻,例如名牌高校生毕业后去餐厅当服务员。其实,这些人缺乏的恰恰就是成就动机。

何为"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力。麦克莱伦认为,各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其实,孩子是否具有"成就动机"是源于多方面的因素的,所以,家长们如果想培养孩子学习和做事的积极性,就必须认识这一点。

了解培养儿童"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给孩子安装成功的引擎:

  • 家庭教育因素

研究发现,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即家长对其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他们的成就性就越强。

此外,和谐的家庭氛围,指导、劝告式的引导可以使儿童独立性发展较好,儿童对追求成功的热情较高;而过度管束和限制,会使儿童独立性发展较差,成人后往往缺乏创造性和竞争力,因为他们缺乏成就需要。因此,从小就应培养儿童的成就感,这是成年后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的基础。

  • 社会氛围因素

社会的学习风气是孩子学习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社会的氛围是对成就没有过高的向往的,那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的孩子当然也只会得过且过,不会有那种向往成功的动机。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学习氛围,就好比如,河北和上海的孩子考试成绩普遍比其他城市的孩子会高,这是因为该城市对于教育方面的要求会较高,孩子们既有压力,也会体会到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那种成就的快感。这些都是会形成社会影响孩子造就 "成就动机"的原因。

  • 个体因素

个体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主体会直接决定自己是否愿意安装这个成功的引擎。

但是,从本质来说,个体的因素是由于性格导致的,而孩子性格的养成也是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如果孩子的性格是比较随意,易满足的,那么做事就会比较享受过程而非结果,自然也就不需要"成就动机";如果是好胜心比较强的孩子,他们在做事前就会自己形成"成就动机",进而激励自己,有利于取得最后的成功。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

  • 为孩子提供刺激物

何为刺激物?

刺激物是指可以满足内在驱使力的物品。也就是说家长需要带孩子多看看新鲜的事物,尤其是在孩子0-6岁的这个年龄阶段,需要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并带孩子去接触了解多一些关于科学方面的地方,比如,博物馆,科技馆等。

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只是缺少了相应的刺激物去丰富他们的认知。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各种地方旅游,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

长期以往,孩子的经验积累丰富了,懂得的知识多了,自己就会形成"成就动机",想更进一步去了解这个世界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确立明确的目标

激发并帮助孩子建立适当的成就动机,也就是使他们明确知识学习、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应该是他们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是明确具体的,而不是模糊抽象的。

有了具体的目标,孩子学习就会有了方向,而对于他们的第一次成功就会比较有把握。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制定小目标开始,这样比较容易做到,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孩子就会容易形成成就感,那么,下一次的开始,孩子就会主动形成"成就动机",来刺激孩子走向下一次的成功。

  • 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由于孩子受认知水平的制约,往往不能很好的归因,这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而归因风格是可以在后天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而形成的。我们应该尽量教育孩子把行为结果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的可控因素。

例如努力程度、方法运用等,都可以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成就动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时候,一些要强的孩子会因为一次的成绩不理想而否定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家长便可以通过归因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反思不成功的真正原因,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需要切记,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对孩子轻易的指责,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失去原有的"成就动机"而停滞不前。

  • 要善于利用期望效应

当孩子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他们往往会感到满足。而这种满足可以起自我强化的作用﹐使他们追求更高的成就。

但有时候,由于孩子的水平所限,不一定能树立恰当的目标,可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低于自身能力的过于浅短目标,那么,这种满足也可能使他们停止不前,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所以,家长在赞扬孩子已有成就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树立进一步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应是在孩子"最近发展区"内的,有能力足够做到,但不是这么容易的目标,乃至终生的奋斗的目标,让他们将成功的满足感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使其迈上更高的台阶。

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总是细微的,但是,只要家长再细心一点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想要赢得胜利的那种渴望。只是,有些孩子会将这种渴望展现出来,表现出好斗的状态;有些孩子会将这种渴望埋藏在心底,随后慢慢消失。

所以,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耐心的引导,帮助孩子形成"成就动机",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