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傣族人文始祖的传说

2020-05-02     满族文化网


作者舍傣

来源傣泰民族

民间传说

关于傣族人文始祖“zhào lóng”,傣族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

古时候,哀牢山附近住着一个叫yī的女人,大家都叫她shǎo yī(shǎo是傣语对未婚女性的专有称呼)。有一次yī下河捕鱼碰到沉在水中的木头,身体便有一种奇妙的感觉,结果就怀了身孕。十个月后,yī生下十个儿子。

过了几年,yī带着渐渐长大的几个儿子到河边捕鱼,突然看到沉在水中的木头飞出水面、在空中变成了龙,对着yī说:“你为我生的儿子,现在都在哪里呢?”九个儿子见到龙都吓跑了,只有最小的儿子跑去抱着母亲、背对着龙保护母亲,龙伸出爪子轻轻地抓住小儿子的背,把yī当年下河捕鱼怀孕生子的事跟yī说了以后,才逐渐把爪子松开,小儿子也缓缓转过身看着龙、与龙父亲近起来。

此后,yī生龙子、龙来认子的事迅速传开,yī与龙生的小儿子因龙父抓过背而被大家叫做“ è jiū láng ”(意为“龙抓背”),yī的其他九个儿子都佩服弟弟的勇敢,平常都以弟弟为中心、什么事都听弟弟的。兄弟十人长大后,分别娶妻生子、各自又有十多个儿子;è jiū láng带领九个兄弟及一百多个子侄打猎捕鱼、开荒种地,子侄又娶妻生子、家庭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为抵御外敌,è jiū láng与周边部落组成联盟;因为è jiū láng是龙子、又是有威望的长者,大家都推举è jiū láng当部落联盟首领。后来,想和è jiū láng联合的部落越来越多,è jiū láng成了大部落联盟的首领,大家都尊称他为“zhào lóng”(意为“大王”)。

文献记载

公元69年,由77个部落组成的哀牢国归附中土汉国;当时汉国蜀郡人杨终将哀牢国的情况写成《哀牢传》传世;之后因战乱,《哀牢传》卷帙失传,幸好关键内容已被年代相近的《华阳国志》、《后汉书》等典籍收录;傣族人文始祖“zhào lóng”的传说,在《华阳国志》、《后汉书》中均有详细记载。

晋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哀牢,山名也。其先有一妇人,名曰沙壶〔壹〕,依哀牢山下居,以捕鱼自给。忽于水中触一沈木,遂感而有娠。度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谓沙壶〔壹〕曰:‘若为我生子,今在乎?’而九子惊走。惟一小子不能去,倍龙坐。龙就而舐之。沙壶〔壹〕与言语,以与龙倍坐,因名曰元〔九〕隆。沙壶〔壹〕将元〔九〕隆居龙山下。元〔九〕隆长大,才武。后九兄曰:‘元〔九〕隆能与龙言,而黠,有智,天所贵也。’共推以为长。时哀牢山下,复有一夫一妇产十女,元〔九〕隆兄弟妻之。由是始有人民,皆象之;衣后着十尾,臂、胫刻纹。元〔九〕隆死,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

晋末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哀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十月,产子男十人。反沉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力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聚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衣皆着尾。九隆死,世世相继。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

民间传说与文献记载对比

关于傣族人文始祖“zhào lóng”,汉文典籍记载与傣族民间传说大致相同,仅部分细节有些出入,所记人名与傣语发音有些走音,可能是由傣语转录为汉文时,转述者与记录者之间的衔接造成。

“沙壹”应该是傣语“shǎo yī”的译写;傣语“shǎo”专指“未婚女性”;“yī”为傣族女性专有名词,今滇西南一带的傣族女性多称“yī”或“yī某某”,滇西一带的傣族则把第一个女儿称作“yè”或“yè某某”、第二个女儿称作“yī”或“yī某某”;“沙壹”就是名叫“壹”的未婚女性;当今汉语多译写为“少玉”、“哨依”等。

“九隆”应该是傣语“zhào lóng”的译写;傣语“zhào”为尊称,一家之主、一部之长、一国之君皆可称“zhào”;傣语“lóng”为“大”;“zhào lóng”可译为“大王”;当今汉语多译写为“诏隆”、“召龙”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jDD3XEBiuFnsJQVK1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