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对准噶尔汗国的征服

2020-06-13     满族文化网

原标题:大清帝国对准噶尔汗国的征服

《大清帝国对准噶尔汗国的征服》

李晓伟

准噶尔蒙古是漠西蒙古即厄鲁特蒙古的一支,一直游牧在伊犁河流域的肥沃草原上,且和中原、西藏及中亚的贸易十分频繁,所以准噶尔部的力量在不断壮大,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增强。自首领巴图尔珲台吉起,准噶尔部已经一跃成为厄鲁特蒙古四部的共同领袖。

一六五三年,巴图尔珲台吉去世,他的儿子僧格继位。不久,准噶尔内部发生内讧,僧格被杀。僧格的弟弟噶尔丹,本来在西藏当喇嘛,听说僧格死了,便马上从西藏赶回伊犁,经过几次较量,最终击败了自己的政敌,当上了准噶尔蒙古部的可汗。

1676年,噶尔丹征服了青海和硕特蒙古。

1678年,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噶尔丹自称为博硕克图汗。

1680年,噶尔丹灭掉了察合台后裔叶尔羌汗国。

噶尔丹深知,仅凭准噶尔汗国一己之力,是很难与大清帝国抗衡的。且不说大清朝了,就是喀尔喀蒙古的军事实力也决不在准噶尔汗国之下。所以,如果要实现恢复蒙古帝国的愿望,就必须要找一个强大的靠山,并借势营殖。对于噶尔丹而言,最理想的对象就是沙皇俄国。目的是借俄罗斯之手,将大清帝国和喀尔喀蒙古吞并,然后再干掉俄罗斯,恢复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帝国。

噶尔丹多次派使者出使俄国,俄罗斯也出于自己的侵略目的,为噶尔丹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也是噶尔丹为什么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吞并了天山南北及青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1687年,喀尔喀蒙古发生了内讧,土谢图汗进攻札萨克图汗部,杀死札萨克图汗沙喇,引起了两部的激烈仇杀,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乘机东侵,迫使喀尔喀蒙古三汗南迁至漠南地区。清朝的康熙帝巧借噶尔丹东侵威逼喀尔喀蒙古之机,遂打起了收编喀尔喀蒙古的主意,借此机会,将喀尔喀蒙古完全控制在清朝的手中。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康熙帝御驾亲征塞外,并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大军征讨已经侵入漠南地区的噶尔丹。谁知出师不利,康熙帝刚到塞外,由于水土不服,便生了一场大病,而且清军的前锋遇挫,致使噶尔丹率军渡过辽河支流的西喇木伦河,直逼赤峰境内的乌兰布通地方,距京师已经只有七百里了。于是,清准双方在乌兰布通隔河对阵。

噶尔丹的布阵空前绝后,他用上万的骆驼,缚住四足,卧在地上,驼峰上加木箱。蒙上浇湿了的毡毯,名为“驼城”。他的士兵就在木箱之间的空隙中,向隔河的清军开火。无奈,噶尔丹军队的火铳,不及清军的大炮,从中午轰起,声震天地,日月无光,轰到黄昏,噶尔丹的驼城,已经断成两截。

于是,福全下令渡河攻击,骑兵步兵,踊跃争先,噶尔丹的军队大败,幸得时已入夜,夜空没有月亮,才能遁走。噶尔丹虽然成功的逃回了漠北科布多,但数万准噶尔精兵已剩下十分之一了。

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亲赴塞外,主持多伦诺尔会盟。(多伦诺尔,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会盟开始,蒙古各部首领在清朝理藩院大臣及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下,逐次被引进康熙帝的御帐。土谢图汗、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札萨克图汗沙喇之弟策妄扎布、车臣汗坐在第一排,其余按次序入座。康熙帝对土谢图汗擅杀札萨克图汗沙喇,引起喀尔喀蒙古内部纠纷,给准噶尔部可乘之机的过失加以申斥,让他领罪。

然后康熙帝说,如此盛大而隆重的盟会,要是对土谢图汗处以重罪,朕实在于心不忍!康熙帝遂当众宣布赦免土谢图汗之罪。喀尔喀贵族700余名,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辖下喇嘛600余名,一齐向康熙大帝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康熙帝在大蒙古包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臣服,并将喀尔喀蒙古编制为34旗,然后郑重宣布,保留蒙古各部原有的汗号,取消蒙古贵族原有的济农、诺颜等名号,按照满洲贵族的封号,各赐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等爵位。

之后,康熙大帝又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列阵10里,吹角鸣炮,众呼前进,声动草原。康熙帝骑马弯射,技艺精湛、令蒙古部众心悦诚服。康熙帝通过召见、训谕、赦免、封爵、检阅、较射、会盟、宴赏和修庙等举措,使喀尔喀蒙古出现冰释前仇、化解分歧、辑睦安居、气氛和谐的局面,实现了喀尔喀蒙古内部的重新统一。

经过7天的多伦诺尔会盟,喀尔喀蒙古完全臣服大清帝国,大大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喀尔喀蒙古的统一管辖。康熙帝曾说道:“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喀尔喀蒙古遂成为清朝北部坚固的长城。同时,康熙帝将喀尔喀蒙古军命为平定噶尔丹的先锋部队,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及汉军八旗一起作战。

自此,喀尔喀蒙古军完全成为大清帝国服务的军队。虽然不在八旗军的编制之内,但喀尔喀蒙古军的作战能力,决不逊色于大清八旗军。公元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这时大清帝国的武力又非昔比,因为乌兰布通一战,证明大炮确为制胜的利器,所以康熙帝专门设立一个火器营,拥有好几尊大炮。噶尔丹最忌惮这个火器营,得到了康熙帝亲征的警报,惟有向沙俄乞援,不料,沙俄政府认为噶尔丹大势已去,遂拒绝了噶尔丹的乞援。

清准双方在漠北昭莫多地区展开了决战,噶尔丹的准噶尔军队再次惨败,噶尔丹所率领的主力军基本上被清军消灭殆尽。康熙帝派使者向噶尔丹劝降,噶尔丹宁死不降。率领残部坚持抗清!于是康熙帝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二月,复又御驾亲征。清军从一个俘虏的口中得知,噶尔丹已经处于掘草为食的困境,想西归伊犁,为胞侄策妄阿拉布坦所不容。南投西藏,投奔达赖喇嘛,可是清军扼守甚严,这也成了泡影。

公元1697年闰三月十九,噶尔丹在阿密阿穆塔台地方,饮毒药自尽,结束了自己失败的一生。他的尸首,他的女儿钟齐海,还有三百户人口,已经被押解至京师。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大清帝国遭遇重大的挫折,清准双方在科布多地区的和通泊进行会战,结果,清军全军覆没。准噶尔部乘胜追击,再次进入漠北地区,漠北喀尔喀蒙古各部在额驸策棱的率领下,击败了准噶尔部的进攻,替雍正帝解了围。因此,策棱被雍正册封为赛音诺颜大札萨克,与札萨克图汗部、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并称为“喀尔喀蒙古四汗部”。

乾隆十年,准噶尔汗国的汗王噶尔丹策零逝世之后,诸子因争夺汗位之位而发生严重的内讧,从此,准噶尔汗国内部开始分裂和瓦解。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杜尔伯特部在首领车凌的带领下,脱离准噶尔汗国,东归大清帝国。次年五月,乾隆帝在避暑山庄接见车凌,车凌向乾隆帝讲述了准噶尔汗国内乱的详情。

一个月后,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也东归大清。七月,乾隆帝再次赴避暑山庄接见了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遂将准噶尔汗国的全部机密都告诉给了乾隆帝。

乾隆帝大喜,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派出清军五万,分兵两路征讨准噶尔汗国。果然如车凌和阿睦尔撒纳等人所言,准噶尔汗国内斗多年,早已无力抵挡清军的进攻。一场摧枯拉朽的战争结束之后,大清帝国的旗帐已经牢牢插入天山之巅。

准噶尔汗王达瓦齐投降清朝。1756年,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乾隆帝果断的派兵镇压。1757年,阿睦尔撒纳逃往俄罗斯境内,不久病死他国。从此,准噶尔汗国(1678一一一一1757年)彻底灭亡!

乾隆帝在关键历史时刻的重大决策,完成了大清帝国七十多年的未了之局,最终实现了康熙、雍正二朝的历史夙愿!同时也完成了大清帝国的统一。

1759年,清朝又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巩固了在天山以南的回疆的统治。完成了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以来六代清帝的统一中国的夙愿。清朝是继元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朝代!元朝是在1279年统一了中国,而清朝是在1759年统一了中国。按公元纪年法来看,这两个朝代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带了一个“9”字。也许历史的巧合吧!

乾隆帝平定天山南北之后,以天山南北为大清帝国新开拓的疆土,遂命名为“新疆”。1762年,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统治和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大清帝国既是中原王朝的继承者,也是蒙古帝国的继承者,也是女真完颜氏大金国的继承者。融合了女真族、汉族和蒙古族的三种文化。

作者简介:

李晓伟,男,汉族。1982年6月22日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富锦市人,出生地,建三江管局。1998年,因理科成绩不好,遂辍学。仅为初中学历。于是开始自学之路。苦于受学历限制,现在尚未找到理想的工作。爱好有两个,一是美术(写意人物),二是历史(以研究帝王的政治、军事为主。不做任何考古之类!)。暂为成吉思汗平台特约作者,曾发表了许多文章。

其中有四篇文章、《成吉思汗西征与回族的形成》、《元史中的黄金家族女人》、《蒙古帝国的火炮军队有多厉害》、《喀尔喀蒙古与清廷的权力归属过程》登上了百度。还有《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宗教信仰变迁》也登上了搜狐网和今日头条。这些文章同时也被网易新闻、一点资讯、今日十大新闻纷纷转载。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_z0rHIBnkjnB-0zipz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