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年少瘫痪,29岁成中国首位轮椅上的女博士,今是双一流高校教授

2019-08-11     教育行动

一次误诊,使得11岁的她双下肢瘫痪;10年自学,23岁的她以总分第一考上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29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轮椅上的女博士"。她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获得颇多荣誉。她的事迹被写入中小学德育教材,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她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侯晶晶

侯晶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及《教育研究》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100多万字研究成果,曾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11岁双下肢瘫痪,自学考上南师大

1975年,侯晶晶出生在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便被父母送进小学。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11岁时,一次误诊使得侯晶晶胸十椎以下完全瘫痪,初中一年级的她被迫辍学。身体的创伤并没有让她停下学习的脚步。13岁,她开始自学中学课程。

极度虚弱的体质、无法坐立的苦恼、腰背的剧痛、夏天的褥疮、冬天的烫伤、独学的困惑、每天大量体能康复锻炼造成的时间短缺,是她每天都要面对的。漫漫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她自学完中学、专科和本科课程。

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侯晶晶鼓足勇气向几所大学发出考研咨询函,"爱莫能助""没有先例"的回答让她心里一紧。在艰难之际,南师大向她敞开了宽阔的怀抱,破例允许她报考研究生。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师大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第一位"轮椅上的女博士"

结束了10年自学生涯,侯晶晶开始了最大限度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

攻读硕士期间,她翻译了一部江苏省重点图书的近10万字,受到导师吕俊教授高度赞赏;她还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了5篇论文。临近毕业,她怀着对教育学的热爱,以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时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小蔓教授的博士生。

2004年6月,侯晶晶成为中国第一位"轮椅上的女博士",其30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部分核心成果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毕业后,侯晶晶留校任教,从事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个从11岁开始就付出了比常人更多努力才得以求学的小女孩,成为了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一名优秀的教师。

轮椅上"走出"美丽人生

熟悉侯晶晶的人都知道,她很忙,每天的工作计划都排得满满当当的,除了康复锻炼时间,她每天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时间平均在8个小时左右。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她千方百计地和身体的障碍做斗争。每天她必须保证大量的体能康复锻炼以维持基本健康,有时难免康复锻炼与教学科研的冲突。万不得已,她宁可牺牲康复的时间,强忍剧烈的腰痛、双腿痉挛,也要坚决保证完成备课任务。兢兢业业的侯晶晶老师,教学考核连续获得优秀。

除了教学,她还致力于学术研究,出版了70余万字专著《关怀德育论》和多部译著,在《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她独立负责完成了全国和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荣获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6年1月,倾注侯晶晶多年心血的专著《中国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研究:融合教育的视角》出版。这是该领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得到了中国社科基金立项资助。

独特的受教育经历和专业思考,让侯晶晶深深感受到教育对人的生命的滋养、唤醒和提升的功效。侯晶晶开始把目光投向"心理残疾"的青少年,江苏省少管所成了她常去的地方。一名被帮教者由于表现突出,后来的4年中累计减刑3年半。

开设讲座、面对面交流帮扶,只要时间允许、身体能撑得住,侯晶晶总会自己推着轮椅,满怀热情地和各类学校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交流。多年来,她克服身体不便,指导各类青少年10万余人,忙碌的身影遍及全省各地的学校、福利院、少管所。

侯晶晶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大女杰"、"全国自强模范"、"江苏省自强模范"、"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残奥会火炬手等,连续三届光荣当选党代表。

11岁时的遭遇使侯晶晶开始与轮椅为伴,但自强不息的她在轮椅上"走出"了美丽人生。她以社会责任感和职业志向赋予人生更高含义:"每一份荣誉,都是母校南师大、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对我的认可与厚爱,我都非常珍视、感谢,我会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和所有父母、学生一起成长,点击最上方头像关注“教育行动”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laAg2wBvvf6VcSZPh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