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场合讲孩子的出糗经历?尊重孩子,得从保护孩子隐私开始

2020-01-18   奶果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两天我去朋友莉莉家里做客,莉莉是我大学同学,现在的孩子也已经上小学了,我去的时候孩子正在房间里写作业。

我俩生了孩子后一直没什么时间见面,一见面却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了,话题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落到孩子身上。

说起孩子,莉莉立马打开了话匣子和我"吐槽":"唉这孩子,调皮捣蛋得很,每天回家都不学习,说他几句就开始和我杠……"

莉莉说到一半一转头,却发现孩子在后面站着,脸上憋得通红。

"正好说到你呢,快过来和阿姨打招呼。"

结果孩子转头就回到房间,还把门重重地甩上了。

回家后我一直在回想这个小插曲,也意识到了这是父母们经常会在教育孩子中踩雷的地方——如何尊重孩子。

孩子虽小,但也需要面子

有时候跟很多妈妈们交流聊天,我会发现他们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泄露孩子的隐私。

很多时候家长只是出于好玩,觉得孩子的行为可爱搞怪,克制不住地想要分享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足迹,各种事迹、搞怪照、旅游照等。

但是就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的隐私也不经意间被别人获得了,而更令孩子尴尬的是,妈妈们似乎总喜欢分享一些孩子难堪的时候。

我们常常以为,孩子年纪还小不懂事,或者说,孩子需要什么隐私?

恰恰是这种想法才是教育中的大忌——没有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而看成是自己的附属物。

在江西南昌上的地铁有位母亲,她因为孩子弄丢了5块钱的地铁票就在车厢里当众责备吼骂孩子,甚至大打出手:

"叫你别玩别玩,都是你玩地铁票玩的,一路上都在玩!"

在动图里我们看到可怜的孩子一直遭受母亲的辱骂以及周围人的目光,看着就让人十分心疼!

下车后被骂的孩子就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站着流泪,而路人也纷纷劝阻母亲。

看着路人给孩子擦眼泪的样子,我们需要反思。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犯错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犯错后父母当众辱骂和暴力,父母的错误教育才是悲剧的根源。

孩子需要面子,意味着你要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去尊重。

无论孩子多小,他都需要关爱和保护。

当众揭孩子短,容易影响孩子的性格教育

在综艺《向往的生活》中,宋丹丹就在"疯狂吐槽"儿子巴图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从看到刘宪华早起给大家伙做早餐,宋丹丹就开始狂怼儿子:"咋这么笨呢,我生了一个废物。"

"能换儿子吗?"

公开场合讲孩子的出糗经历?尊重孩子,得从保护孩子隐私开始

最开始巴图还开玩笑:"我能先考察一下我要去的家吗?"

但是宋丹丹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继续吐槽,在众人面前翻起了二十年前的旧账,说巴图在幼儿园的时候,所有人都围坐在一圈,只有巴图一个人在旁边大哭不止。

这时候旁边的黄磊已经十分尴尬,巴图的脸色更是沉了下来。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会开花结果,而这不仅是影响他的一生,更是决定了他的一生。"

就是这样的相处模式,宋丹丹养出了一个极怕妈妈生气的、不自信的巴图。

你难道能说宋丹丹就不爱儿子吗?相反,她很很多父母一样都视孩子为心头肉,但是却习惯性地说孩子糗事、暴露孩子隐私。

而孩子记住的,并不是自娱自乐、哈哈大笑的众人,并不会释怀往事,留下的只是日复一日、难以磨灭的羞耻感和自卑。

我们经常责备孩子"怎么一点也不自信不大方",但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孩子的性格养成会这样?孩子天生都是开朗活泼、对世界充满新奇的,让孩子性格变化的原因,不正是朝夕相处的父母吗?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他可以照出父母的教育,一个孩子自卑、胆小、懦弱、委曲求全,都是不经意间培养出来的。

给孩子留足面子并不难,给孩子尊重也不难,关键是父母是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和愿不愿意去主动保护孩子。

我们要相信,尊重和保护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安全感,甚至比父母在身边的安全感还要大,因为孩子有底气,更加从容自信。

尊重孩子,从保护孩子的隐私开始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父母们尊重、接纳、关爱和保护,要做到第一位尊重,首先要从保护孩子的隐私做起。

1.不在公众场合谈论孩子的糗事

"我家孩子都上小学了,还尿床!"

"每天带娃我至少要老上十岁,调皮捣蛋,上课跟多动症一样一刻也停不下来。"

"我家娃更过分,有一次……"

在各种"妈妈交流会""亲子交流会"上,我总是能听到妈妈们在"分享"自己孩子的各种事情,而很多时候孩子还在身边,有的孩子甚至还捂住妈妈的嘴不让说。

其实这个可以说是普遍现象,可能在父母们看来孩子们很可爱、很有趣、很搞怪,但是孩子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只会感到羞耻感和自卑感。

父母们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小事。孩子年纪还小,他们的自我认知、心智、三观等都没发育成熟,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完全取决于周围人的看法和评价,尤其是朝夕相处的父母。

但是父母们却当着这么多陌生的叔叔阿姨的面翻旧账,说自己的糗事,自然会产生自卑、难堪的心理,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及其不利,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和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并不是说笑。尊重孩子,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和想办法,而不是以自我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想法,自己觉得有趣但孩子却觉得难堪。

2.在家分"你我"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培养这样的意识,很多家庭矛盾就是因为父母和孩子没有很好地培养"分你我"的意识。

特别是在青春期时更严重,孩子的性格已经开始叛逆,这时候他们已经发展起了强烈的"空间意识",你也会发现孩子开始躲在房间,什么话都不跟自己说了;开始偷偷写日记了;开始偷偷在房间里化妆了。

很多父母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意识,进孩子的房间不敲门、对孩子的物品乱翻乱动、将自己认为孩子没用的东西扔掉、甚至插手包办孩子的生活琐事。

这也是没有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看待的表现,而长期这样下去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会越来越扭曲。

3.发孩子"成长足迹",需要经过孩子同意

我经常会在各种朋友圈、微博上看到父母们晒自己孩子的旅行照、搞怪照等等,各种大头照。

看上去甜蜜温馨,但实际上也是在"以爱之名"侵犯了孩子的隐私。

根据调查显示,有74%孩子都不喜欢自己父母发自己的照片到社交网络,总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而且还会有危险。

因为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的性格、相貌特征、家庭成员等都不经意间被人获得了,成人,尤其是父母最缺少的就是关于最基本的幼儿隐私意识。

保护孩子的隐私并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一件真正需要被关注、被执行和被贯彻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