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伏
一位特殊的患者,他曾经在这个季节经历了一次“生死过山车”——短短一个月内病情从发作到垂危再到逆转,可以说是鬼门关闯了一遭!而且专家告诉我们,从今天开始,将进入这种可怕疾病的高发期,我们该如何防范这种可怕疾病?又有什么有效药物,能帮我们在家自我调理、自我预防呢?
暑伏警惕三种邪气
病例:江先生,在去年的7月15日前后,突然感觉到不想进食,甚至不想喝水,上班的过程中还发现自己走路四肢变得不协调了,去厕所时,小便也出不来了。第二天,他觉得自己很乏力,昏睡了一整天。刚开始他以为是中暑了,于是决定去医院检查,结果一下车就晕厥了。
我们查到,江先生晕厥那天,北京的气温高达33度,而且当天有阵雨,又湿又热,晕倒在地铁口的江先生,被送到最近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当时他高热40.5度,伴随剧烈抽搐呕吐,心跳一度停止,情况十分危急。
从7月18日被送到急诊,到8月17日,这一个月里,小江一直高热不退,全身器官因为持续高热都逐渐出现了损伤,院长决定进行全院会诊,决定用一张古方,逆转病情。
本来觉得江先生夏天吃不下喝不下,只是小小的中暑,怎么一下子人就休克了呢?
冯主任告诉我们,江先生生病正好是夏季最热的时候,也的确是中暑。但是中暑也有轻重之分,比如平常出门稍微有点热叫伤暑,如果再严重点叫中暑,像江先生那样暑气伤津出现昏迷,叫暑厥。
今年中伏比往年长,从入伏以来,各大医院急诊连续收入多个热射病病人,入院时,多数患者高热40度以上,抢救不及时,极易死亡。
今天是大暑节气的第一天,从今天开始暑邪、火邪、湿邪将逐渐强盛,而且极易攻击正气虚弱的人体。您知道这三大邪气首先会攻击哪个脏腑吗?
三种邪气最易伤“心”
暑伏期间,心是最容易被邪气攻击的脏器,而中医的“心”不仅包括心血管系统,还包括神经系统。所以心梗、冠脉供血不足、脑梗等心脑血管病,在暑伏季节也会非常容易发作,而这类人群也容易被暑热所扰,出现心火亢盛的问题。
病例:专家的一位男性病人,60多岁,因为长期哮喘在冯主任处治疗。但他在入夏以后,觉得自己胸闷憋气的症状加重,按时用了吸入剂但仍不管用。冯主任建议他马上去做一下心脏的检查,结果查出堵了80%多,立马上了支架,现在已经恢复了健康。
这个病例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提示:在暑季,很多人会觉得自己胸闷憋气是因为天气太热了,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还会觉得,会不会是哮喘或者慢阻肺加重了憋气。但其实,这时候一定要想到还有可能是心脏的问题。
心火亢盛分为虚火和实火两个阶段:
心实火的表现:
烦热躁动、不安易怒
面红目赤、口干口渴、喜凉饮
口舌糜烂肿痛
多噩梦
小便短赤灼热
舌红苔黄、脉快有力
心虚火的表现:
悸烦不宁
失眠多梦
手足心热、盗汗
口干舌燥
舌红少苔
脉快但无力
您可以对照上图自查自己的表现,如果符合心火亢盛,我们就可以用冯老师带来的方法自我调理,预防可怕的中暑。
中医对付暑热的良方
先给大家揭秘,让江先生恢复健康的那张古方,其实是白虎加人参汤,但它是个药方,需要医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加减。
如果我们在家想要在暑伏,调理一下自己的实火或者虚火,避免“伤心”,应该怎么做呢?
为了找到安全度酷暑的方法,永志在节目中“走访”了全国各地,找到了“喝暑羊”、“泡伏姜”、“饮伏茶”、“吃仙草”等祛暑美食。这些解暑美食真的能帮我们度过暑伏吗?
冯主任告诉我们,这些各地的风俗美食,可以分为两类:
祛火降暑方
一类是祛火降暑的,适合南方的湿热,比如饮茯茶、吃仙草,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祛暑,适合心火亢盛的人群。
但是凉茶也不是谁都能喝,一些脾胃虚寒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本身胃就怕凉,再喝凉茶,时间久了,肠胃功能就会更差。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运化功能差了,就会生痰生湿,诱发疾病。
针对心火亢盛的情况,冯主任向大家介绍了适合在家里调理的“伏茶”,您想学着制作吗?
菊麦饮
【药材】白菊花5朵、麦冬10粒、炒麦芽10g
【做法】把这三种药材放进杯子里,用开水直接冲泡即可。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多放两颗大枣。
菊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麦冬可以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炒麦芽有健脾消食的作用。菊麦饮适合心虚火旺人群,能养心安神、消食导滞。
【专家提醒】哺乳期的女性不要用炒麦芽,因为炒麦芽回乳,会没有奶水。
银荷饮
【药材】金银花3克、荷叶1克、山楂3片、乌梅1枚
金银花清热解毒,荷叶祛暑,山楂消食导滞,乌梅生津敛阴,开水冲泡即可饮用,适合的有实火症状的人。尤其是高血脂、动脉硬化人群,长期饮用可以帮助软化血管。
【专家提醒】这两种茶饮都不适合阴虚人群长期饮用。过暑伏切忌过度吹空调、吃冷饮,容易把“火”冰伏在体内。
七味伏茶
如果觉得自制茶饮太麻烦,您可以试试七味茯茶,精选七味道地药材:桑叶、菊花、荞麦、栀子、薄荷、甘草、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祛暑消火的作用。只需要用沸水泡一泡,静置3~5分钟即可饮用。
温阳升阳方
另一类是温阳升阳的,一般在北方常用,比如泡伏姜、喝暑羊,用偏温的食材祛除病邪,适合虚寒体质、冬病夏治的人群。
适合利用暑伏升发阳气的人群特点
秋冬季节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支、哮喘、慢阻肺、肺心病)
脾胃虚寒的慢性胃肠道疾病
虚寒性的妇科病,比如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等
气血不足或寒湿阻络引起的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病
冯主任的一位老病人,76岁,一开始以为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咳嗽,结果检查出来是慢性支气管炎。冯主任告诉我们,老慢支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为慢阻肺,再严重就会有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等危重症。
这类病人多半在秋冬寒冷季节发生,以寒邪为主,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暑伏季节做相应的治疗,比如喝羊汤、伏姜茶、贴三伏贴,再加上一些温补的药物进行调理,冬病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