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菊花,插小旗,你还知道哪些重阳节习俗?

2019-10-07   饮食的诱惑

今天是重阳节,古人喜欢在这一天,上窜(登高)下眺,驾着小车到处跑,遍插茱萸看少没少人,吃一块重阳糕,再喝碗菊花酒,小节日过得美滋滋的。

▐ 赏赏菊,吃吃菊

很久之前,菊花还是一种单纯美好的花朵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和她的故事讲起来可要几日几夜呢。早在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就写过“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么美的诗句。餐花饮露,士大夫的生活格调果然是高。到东汉时期,《四民月令》曾出现过“九月九日可采菊花”的句子,可见重阳采菊的风俗最晚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到了三国时期,重阳节与菊花之间也愈发密不可分。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了,他在重阳节这天,给曹魏重臣、大书法家钟繇送了一束表现情谊的菊花。

赏菊

菊花虽美,我们爱吃的老祖宗们也没有放弃将菊花做成佳肴的机会。汉代,有了酿制菊花酒的习俗。《西京杂记》中就记载了在九月初九这一天,采下初开的菊花瓣和嫩枝叶,撒入粮食中,封好坛子,待到来年重九日,再和亲友吟诗作赋,互诉衷肠。果然,一有了美酒,古人就容易乱心动情,澎湃的诗意绵延不绝滚滚而出,挡都挡不住。

菊花酒

除了菊花酒,一种用菊科的某类蓬草做成的糕点——蓬饵也经常出现在文献中,它大概是重阳糕的祖先了。不光老祖宗们喜欢用菊科植物做成食物,我们的邻居韩国在每年重阳节时,也会吃一种用糯米和菊花花瓣做成的甜食——菊花煎,并配着菊花酒或柚子花菜同食。

菊花煎

▐ 再来一块重阳糕

重阳节,除了赏菊、吃/喝菊,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吃重阳糕, 至于为什么吃糕呢?是取“糕”与“高”的谐音,迎合登高的吉祥寓意。据说登高能消灾避祸,求得步步高升百事俱高,没办法登高或者懒得去登高的人就在家里吃糕,求一个口彩。吃糕也表达了对老人的礼敬,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重阳糕

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五色糕,没什么定式,且各地风俗不一,所以就将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泛称为重阳糕。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这样写道:“京师重阳节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皆剪五色彩旗以为标识。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 。”

重阳糕的馅料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古人都喜欢在重阳糕上插小旗,其实象征着重阳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插茱萸。而小彩旗或重阳糕被做成“五色”,也是因为古人认为五彩的东西有驱邪的功效。

插着小旗的重阳糕

▐ 插的茱萸能吃吗?

重阳节的传统中,插的到底是什么茱萸在学界还是存在争论的,主要集中在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之间。但是,作为吃货,并不十分关心到底插的是什么茱萸,只关心,能不能吃?其实这三种中,食茱萸听起来就像是能吃的样子。如今植物学界认为,食茱萸指的是芸香科的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是上古所说的可以做调料的“藙”,又有“𣗋子”、“越椒”等别名。它们的枝叶和果实都有浓烈的气味,特别是果实,入口极辛辣。据说,就是因为果实的这种辛辣,在辣椒传入中国前,食茱萸曾被当做辣味的调料来使用

食茱萸的果实

登高赏菊插茱萸,吃一点重阳糕,喝一点菊花酒,再吟诗作赋抒情感怀,古人过得比只知道宅在家的你有趣多了。